到底誰會受影響? 共赴淨零轉型 從消彌資訊落差、及早討論開局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到底誰會受影響? 共赴淨零轉型 從消彌資訊落差、及早討論開局

2023年12月01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賴品瑀報導

面對淨零轉型大浪,哪些產業將遭巨大轉變,當中的勞工又將受到什麼影響,目前無人明確知曉,但答案可能在政府、民間的不斷溝通中逐漸明瞭。在本月8、9日國發會邀請工會幹部與環保團體共同參與的研討會中,與會者發現,應從消彌資訊落差與及早展開討論做起。

部會代表參與公正轉型座談。攝影:賴品瑀
部會代表參與公正轉型座談。攝影:賴品瑀

勞工並不清楚 也在探詢對話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表示,綜歸參與者的討論內容可知,雖然環保團體對於淨零轉型已有許多參與及倡議,但工會一端卻顯示,多數勞工對於淨零轉型仍較陌生,部分投身電業、石化業等高耗能產業者較知曉企業將順應政策投入淨零轉型,但實際會如何做、又可能對勞工帶來什麼影響,例如工作是否因此變動、如何轉換與培訓、是否影響福利等細節,勞工並不清楚。

同時,相較於私人企業的勞工與工會,公營事業工會認為自身的工作權益應較能受保障,私人企業勞工則會焦慮,在產業供應鏈的生存或分工的改變,屆時是否會由勞工在第一線承擔後果。

但另一方面,也有工會成員好奇如何循團體協約等方式及早開啟與政府、企業的談判與對話,討論中更有認為,應該在工會內設立公正轉型代表名額或設置轉型小組、甚至應有全國性平台促進對話並積極處理工會教育、職業訓練等工作,讓淨零轉型除改善環境,也同時能保障工作權益也發展為更公平的繁榮。

工會幹部與環保團體進行小組討論。攝影:賴品瑀
工會幹部與環保團體進行小組討論。攝影:賴品瑀

到底誰會受影響? 國發會:越對談越明確

國發會社會發展處專委謝偉智表示,因公正轉型是新興的課題,國發會陸續展開各界對話。民眾對公正轉型的認知來自於淨零轉型離自己的距離有多遠,轉型帶來的影響可能是得可能是失,且這些得失不會在同一個時間點、地區冒出來。就像湖泊被投入一顆石頭激起漣漪一般,處在漣漪核心與邊緣者所受影響不同,但淨零轉型過程中丟入湖中的石頭不只一顆,每一顆激起的漣漪造成影響都不同,而政府目前能做的就是先讓大家知道,「有石頭要丟進湖裡了」,並觀察漣漪會是大是小、可能影響多少人,同時也要每一個人辨識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雙方據此開始對話。

謝偉智強調,淨零轉型帶來的影響不只是勞工工作權益,也包括了各種議題,過程一定同時有正也有負的影響,例如極具潛力的地熱,可能因開採地點處於原民保留地區而影響權益,需要進行諮商同意,而在對話協商中可能創造出共享利潤。又例如「運具電動化」議題,可能與許多民眾的生活有關,因此國發會希望參與討論的工會幹部與環團沉澱後思考,自身、家庭或所屬團體有可能受到的影響,未來當政府部會舉辦相關議題的對話的時候,便可以積極參與。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秘林德生則表示,過往在面對淨零轉型,大家只強調必須升級轉型,卻常忘了轉型過程中會有些利害關係人受害。若在推動時不面對公正轉型問題,到了最後才要談就不容易得到共識,及早面對問題才有可能得到共識。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秘林德生。攝影:賴品瑀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秘林德生。攝影:賴品瑀

目前產發署將產業可能受影響的狀況分為三類,一是可能走向完全禁止,如燃油汽機車的未來走向,因此政府已展開對車行、技術人員轉型的輔導培訓;一是機器設備需要陸續升級的,一是雖非會被完全禁止,但會被要求減碳的。這兩者政府則是以協助產業理解相關法規、規範與期程,例如鋼鐵業要逐步對接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規範,先弄清楚法規、並釐清自主申報、第三方認證等要求的對象與進程等細節,先下降焦慮感,再安排專家訪視團陪伴,從碳盤查、碳足跡計算等一步步適應。

資訊透明是關鍵 政府該做,工會跟民間團體也該合力而為

林德生指出,在培育企業員工學習淨零相關的課程時,常被問到「要是公司不想做?」「要是公司沒跟著轉型就倒了怎麼辦?」等焦慮,因此經濟部除了提供專家團體協助企業規劃如何調整,也對企業老闆開設「CEO班」並結合「疫後條例」,引導企業從改善能源效率、循環經濟、智慧化等方式進行轉型。

勞動部綜合規劃司司長王厚誠則認為,讓勞工能充分參與公正轉型的關鍵是「資訊透明化」,勞動部與國發會、經濟部正合力建構一份勞動議題框架性指引,有關勞工權益的部分也將納入其中,並建構檢核表,供機關檢核勞動議題面向辦理的情形;考量產業的差異性,未來可能因應不同產業做對應調整。目前從金屬扣件產業試辦起,未來將再推廣出去,工會也將是當中的重要角色,地方政府與工會應密切合作。

雖然產業淨零轉型與勞工權益息息相關,工會也扮演預警及維護勞工權益的重要角色,然而卻不得不面對台灣工會的發展現況——「台灣的工會一向不被允許去參與或是說鼓吹參與和自己會員福利外的東西。」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黃育德指出,現階段台灣的工會除非是和自己相關的勞動政策或法令修改,否則並不習慣「插嘴」企業經營與政府政策,甚至跟勞工有直接相關的職安議題都很少討論。

此外,目前台灣企業及產業勞工工會的組織率不到8%,裡面人數大概只有70多萬人,且並非都是製造業或相關產業,他坦言,以當前台灣工會的體質連團體協商都有問題了,要怎麼進行對等的社會對話?政府平時不鼓勵工會介入企業經營及參與政府政策,卻在此一議題上要把工會當成政策工具,令人不以為然。

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黃育德。攝影:賴品瑀
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黃育德。攝影:賴品瑀

黃育德認為,到底哪些產業、多少企業、多少勞工,會因為淨零轉型的政府政策受到影響、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政府如果沒有具體的統計分析,只是一味強調淨零轉型的重要說要及早應對,但連具體對象都搞不清楚,政府都搞不清楚了,勞工怎麼會搞的清楚?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認為,政府的確有必要針對不同行業的衝擊影響評估,並儘早啟動對利害關係人的說明,而不是只有跟企業談。因為現在呈現企業為了生存跑得很快,但勞工未必知道這些趨勢的狀況,雖然台灣整體工會組織率很低,但還是應從已組織化的工會開始向勞工傳遞相關資訊。

李根政建議,已組織化的工會除了一般勞教之外,也許可以成立一個轉型的因應小組,外聘專業人員專職追蹤政府、產業與企業的淨零進度以縮短資訊落差。雖然政府多做一點(如勞動部的框架性指引)工會跟勞工就省力一點,但工會是否有可能如環團持續追蹤相關資訊般的採取更主動的態度?李根政以環團與消防員工會站在一起關注違章工廠議題的經驗為例,因為希望改善企業的經營問題以還給勞工安全的工作環境而展開對話與合作,環境與勞工權益終能合力推動社會轉型。


環境與勞工權益能否合力推動社會轉型。攝影:賴品瑀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