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永續歐洲】尋求台灣的永續,走向當然的一步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走向永續歐洲】尋求台灣的永續,走向當然的一步

1996年07月01日
作者: 劉小如(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五年前看到介紹瑞典以「當然的一步」推動永續發展的報導。這個計畫的誕生,是靠一位瑞典醫生僅憑個人的努力,使全國科學家在基本環境問題上達到共識;這個共識得到瑞典國王的大力支持;以這個共識為基礎的教育手冊被分送到全國每一戶家庭及每一所學校,使全民可以一起來學習永續社會的基本要素;大批的瑞典名人及明星們更在電視上宣導這個全國性計畫。「當然的一步」長期推展以後一定會改變瑞典,使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更符合自然的法則。當時我立即興奮地向幾位在學、研、官界一言九鼎的人士推介,希望大家一起來為台灣努力。不幸得到的反應是:「這種事只有在瑞典這種單純的小國才能進行,在台灣是不可能的。」近年「當然的一步」已在荷蘭、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開始推展,或許台灣真是「太複雜」了,讓大家不敢思考社會改變的可能。

去年年初,《走向永續歐洲》這本書以九種語言出版了,為在歐洲推動符合環境條件的永續發展,提供了基礎資訊作為思考與討論的依據,希望藉階段性的努力來達到目的。書裡提出了「環境空間」的概念,建議了量化的方法,整理出數據及與歐洲長期發展相關的觀念與論點;第二階段的工作是由各國人士整理出各國的「國情報告」,研究各國為達到減低「環境空間」利用的目的應採取那些策略,以及會面臨那些困難。第三階段的工作是把各國的「國情報告」整合成歐洲整體的報告,並進一步刺激討論與思考。這本書的目標和「當然的一步」一樣,都是要提昇人類活動與生存方法的永續性,但所涵蓋的面積、語言、文化、政經背景與環境問題,從任何角度看,都不能被認為單純。顯然我們已不再有藉口可以繼續忽視北歐小國及整個歐洲都在努力的方向,繼續漠視台灣社經發展的缺乏永續性。

任何社會的永續發展都必須面對「環境空間」有限的事實,有些人或許以為要減少對「環境空間」的利用,必然會減少大家生活上的享受,但若能儘量提高利用效率,生活上的犧牲也可以降到最低,例如目前國內宴席上過多的菜餚,產品上過多的包裝,產製過程中的能源浪費,都沒有增加生活上的享受,卻使用了很多「環境空間」。為保護環境而做的改變也不一定會阻止經濟發展,不信且看杜邦公司因發展出不破壞臭氧層的冷媒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另外因為資源有限,一個社會也必須思考對現有「環境空間」的利用、分配及公平性問題。「走向永續歐洲」提到提高效率的原則,也考慮了公平原則。

無疑任何永續策略的落實與理念的實現,都必須仰賴每個人的行動,也仰賴社會集體的行動。今天在台灣大家實在不能再依賴等待,以為可以靠別人的努力來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當「環境空間」有限,被動地等環境壓力大到不能抗拒才採取行動或等「環境空間」已耗竭時才設法因應,最是不智之舉。

千頭萬緒之中,我們應如何開始尋求台灣的永續發展?幸而關懷生命協會已敦請名家把「走向永續歐洲」的摘要部份譯成中文,讓我們都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在永續發展上歐洲各國的思考與行動概況,做為我們選擇生活方式、政府訂定政策及規劃經濟發展的參考。大家真應該用心研讀、積極討論,並凝聚共識,同時更要聯手以行動來關愛這片自己及家人賴以生存的土地。

※ 資料出處:關懷生命協會翻譯之「走向永續歐洲」

本文件摘自《走向永續歐洲之研究》 「Towards Sustainable Europe, the Study」;該報告原件共240頁;由「渥普特氣候、環境與能源研究所」之約阿欽. H﹒斯潘金堡等人所著。原件由地球之友歐洲分會於1995年1月出版。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