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心》科學與藝術終在山頂相遇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困惑的心》科學與藝術終在山頂相遇

2023年11月06日
文:理察.鮑爾斯
編按:《困惑的心》為《樹冠上》的作者理察.鮑爾斯的第13本小說,內容講述天文學家主角席歐.拜恩,與他年僅9歲的亞斯伯格症兒子羅賓,在失去至親之後,如何透過山林及科學治癒關係,卻同時引出更多難解的「困惑」。理察.鮑爾斯不只關注生態浩劫,更試圖捕捉人性的幽微,以及面對物種消亡時束手無策的無力感,而科學則是突破重圍的方法之一。

理察.鮑爾斯在關注生態浩劫的同時,不忘捕捉人性的幽微。圖片為示意圖。圖片來源:Kelly Sikkema/Unsplash

隔天我們去森林健行。羅賓興高采烈。「九歲,爸。我可以坐在前座了!」他終於不必因為法律而困坐在後座的安全座椅。他期待前座的視野,你可以說他已經期待了一輩子。「哇,前座棒多了。」

霧氣凝滯於山間,我們駛經一個小市鎮,兩排建築物沿著道路的兩側延展,沿途可見五金行、雜貨店、三家燒烤小館、內胎租用店、戶外運動用品店。然後我們開進一片廣達二十萬公頃的森林。

森林曾經遭劫,現正漸漸復原。我們眼前的山脈曾比喜馬拉雅山更加高聳,如今只是圓滾滾的丘陵。淺黃、澄黃、褐黃,層層悅目的顏彩漫向下方的河域。酸木和楓香樹為山脈覆上一抹緋紅。我們轉個彎,開進公園,羅賓深深嘆了一口氣,至感驚奇。

我們把車停在步道入口。我扛著裝著我們帳篷的露營背包、睡袋和爐子,羅賓背著休閒背包,裡頭裝滿麵包、豆子湯、餐具和棉花糖,瘦小的他被沉甸甸的背包壓得身子往前傾。我們走向一個山頭,翻過山頭即是一處偏遠的營地,今晚只有我們父子在此紮營,營地在小溪畔,曾有一時,這裡是我唯一的戀棧,無需探索其他星系。

南阿帕拉契山脈處處可見豐盈的秋彩。杜鵑花叢直下深邃的峽谷,山崗覆滿濃密的花叢,繁花累累,層層交疊,幾乎讓羅賓的幽閉恐懼發作。山胡桃、鐵杉、鵝掌楸的樹冠挺立於怒放的花叢上方,與花叢一樣繁茂華美。

羅賓每隔100米就停下來素描苔蘚或是繁忙的蟻窩,我也覺得無所謂。他看到一隻美東箱龜嚼食一團赭黃色的果肉,當我們趨身探看,牠伸長脖子,桀驁不遜地望著我們,顯然無意潛逃。只有當羅賓跪到牠旁邊,牠才縮回龜殼中。羅賓輕撫龜殼,渾圓的殼面布滿楔形文字般的花紋,拼寫出難以理解的訊息。

我們爬坡踏上山谷硬木自然步道,這條步道由平民保育團[1]鋪設,當年人們依然攜手合作,協力達成共同目標,而不是各自為政,視彼此為敵,而鋪設步道的那些失業少年說不定比羅賓大不了幾歲。我碾碎一片楓香樹的樹葉,星狀的樹葉半是8月的青綠、半是10月的磚黃,我拿給他聞一聞,他驚訝地大叫一聲,山胡桃的果實毛茸茸,摸起來有點扎手,更是令他震懾。我叫他嚼一嚼酒紅色樹葉的葉尖,這下他就曉得「酸木」之名從何而來。

空氣中飄散著腐植土的異味。約莫一公里,步道陡峭,有如一道險峻的階梯。我們行經落葉紛飛的闊葉樹林,燦燦的光影緊緊相隨。我們繞過覆滿青苔的石層,眼前的景象忽然改觀,潮濕的山谷硬木自然步道轉變為比較乾燥的松杉小徑,那年是結實年,小徑堆滿了毬果,我們每踏一步,毬果就散落四處。

小徑一側有塊碗狀的空地,滿地的腐葉中冒出一朵我此生見過最精細的菌菇。菇傘呈乳白色,比我兩手手掌還大。菌絲環繞著菇柄而生,交纏旋繞,遠遠望去,有如繁複華美的拉夫領。

「哇!這是……?」

我回答不出來。

他繼續沿著小徑前進,走著走著幾乎踩到一隻黑黃色的千足蟲。這個小東西在我的手中扭縮成一團小球,我在牠上頭揮揮手,把牠的氣味揮向羅賓。

「天啊!」

「聞起來像什麼?」

「像媽媽!」

我大笑。「沒錯,杏仁油香精。媽媽烘焙時,有時聞起來就是這個味道。」

他把我的手掌貼在他的鼻上嗅聞。「好奇怪!」

「我也這麼覺得。」

他想要繼續觀察,但我把這個小東西放回一堆蓑衣草上,我們繼續沿著小徑前進。我沒有跟我兒子說,那股宜人的香氣是氰化物,分量一多,足以致命。我應該跟他說的。誠實對他非常重要。

註解

[1]平民保育團(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簡稱CCC,是美國1933年至1942間,針對19至24歲的單身失業男性推行的以工代賑計畫,由羅伯特.費希納主持,提供人力勞動職缺,組織失業的年輕男性到聯邦政府、州政府與地方政府名下的農村地帶進行自然資源保育工作,是「羅斯福新政」的就業方案之一。


困惑的心


圖片來源: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 理察.鮑爾斯(Richard Powers)
譯者: 施清真
出版日期:2023年7月4日
出版社:時報出版
ISBN:9786263539990

一場無可挽回的悲劇發生後,兩年來,一名致力於尋找外太空生命跡象的天文學家席歐.拜恩,必須獨力撫養他九歲的亞斯伯格症兒子羅賓,並設法溝通。

羅賓跟母親一樣,關心地球上瀕臨絕種的生物,他每天會花許多時間細細描繪動物。然而母親過世後,羅賓的情緒變得更加敏感易怒,甚至和同學爆發激烈衝突而面臨退學危機。

由於不希望羅賓過早服用精神藥物,這時席歐瞭解到一種實驗中的神經反饋治療,可能有助於羅賓學習控制情緒。席歐決定放手一試,讓兒子羅賓接受治療,未料情況竟一發不可收拾……

當氣候變遷災害頻傳,為什麼人們不採取行動?我們該如何向孩子描述環境變遷?

美國作家理察.鮑爾斯關注氣候變遷,企圖寫出能夠影響當代讀者的故事。從書名的巧思,到天文學和腦科學的先鋒領域,作者關注生態浩劫同時,也捕捉人的無助、自私、不甘心,和束手無策的孤寂。

當人受困於自己內心的糾結,難免會忘記世界充滿驚奇,而科學的精采就在於想辦法突圍。其實科學家和孩子,有許多共通點,他們總是滿腹疑問,充滿好奇心。因為好奇心和創造力,山腳下分家的科學與藝術,終於在山頂上重逢。

作者簡介

理察.鮑爾斯(Richard Powers)

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青少年時期曾隨父親到曼谷短暫居住五年,高中回到美國,大學曾修讀物理,後專攻文學。自1980年來陸續出版13本小說,近作包括《The Echo Maker》、《Orfeo》。他曾獲頒「麥克阿瑟天才獎」與「美國國家圖書獎」,亦曾四度提名「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19年以《樹冠上》榮獲「普立茲文學獎」,現居大煙山山麓。

※ 本文摘錄自《困惑之心》。轉載請洽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