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反對馬拉威人工養殖穿山甲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專家反對馬拉威人工養殖穿山甲

2024年04月08日
轉載自中外對話;文:特瓦尼.姆岡達(Temwani Mgunda,中外對話駐馬拉威的東非地區編輯);翻譯:奇芳


南非穿山甲原產馬拉威,也是南部非洲發現的唯一一種穿山甲。 圖片來源:Alamy

保育學家表示,人工養殖不可行,對野生穿山甲種群弊大於利。

去(2023)年10月,馬拉威首都利隆圭警方逮捕了三名持有活體穿山甲的男子。包括這三人在內,2019年以來已有200多人因為同樣的罪行被捕。馬拉威警察局發言人彼得.卡拉亞(Peter Kalaya)告訴《中外對話》,該國過去五年中與穿山甲有關的犯罪數量激增。

外國對穿山甲的需求非常大。因此,馬拉威的一些評論人士一直呼籲該國將圈養繁殖合法化。然而,專家卻指出穿山甲圈養繁殖合法化面臨多重障礙,包括:根據一項公約的規定,穿山甲的國際貿易是非法的;養殖穿山甲極其困難;有人可以利用養殖活動來洗白野生捕獲的個體。

南非穿山甲原產馬拉威,也是南部非洲發現的唯一一種穿山甲。它身長可達1公尺,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易危」物種。

根據馬拉威旅遊、野生動物和文化部的紀錄,截至去年10月,該國已經從販運活動中營救出了154隻穿山甲,其中有些因為此前遭受虐待而未能倖存下來。

該部公共關係官員喬瑟夫.恩科希(Joseph Nkosi)說:「有些穿山甲受傷了,被餵了不符合它們食性的食物,身體脫水,被裝在通風不良的容器內運輸。有些最終在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死亡。」

嚴格保護還不夠

馬拉威2020年頒布的一項野生動物法給予了穿山甲最大限度的保育。持有活體穿山甲或穿山甲副產品的人將面臨最高30年的監禁。據《尼亞薩時報》(Nyasa Times)報導,到目前為止,犯罪者受到的最嚴厲的懲罰是12年監禁。

馬拉威已簽署《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簡稱CITES)。這是一項旨在規範某些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的公約。所有8種穿山甲都被列入《公約》附錄I,這表明它們面臨滅絕的威脅,其國際商業貿易被禁止。

儘管如此,販運活動仍然猖獗,許多動物通過恩科希所說的「該國漏洞百出的邊境」被走私出去。他補充道,販運者有時會賄賂邊境當局,讓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生態學的角度來看,穿山甲有助於維持其所在的生態系統的健康。它們挖掘食物的過程有助於土壤健康和營養循環,並調節可能危害森林的昆蟲種群。

恩科希解釋道:「執法人員和社區成員對穿山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還說,財政資源不足也阻礙了保育工作。

有需求就有偷獵

馬拉威警方及旅遊、野生動物和文化部都指出,亞洲對穿山甲的需求量很大,這是其非法貿易的主要驅動力。穿山甲通常棲息在茂密的森林中,雖然很難準確估算其種群數量,但全球估算表明,穿山甲的數量急劇下降。在亞洲部分地區,它們的肉被認為是一種美味,它們的鱗片被用於傳統醫學。穿山甲在西非和中非的肉類市場上也有廣泛的交易

卡拉亞說,警方公佈了每一起因持有穿山甲而被捕的案件,但這似乎並不能阻止類似的犯罪。

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部(the Department of National Parks and Wildlife ,簡稱DNPW)主任布萊頓.庫姆奇德瓦(Brighton Kumchedwa)告訴馬拉威24頻道(Malawi 24),2019年到2020年,馬拉威與穿山甲有關的被捕人數增加了兩倍多。

目前尚不清楚馬拉威的穿山甲最終會被販運到哪裡。警方和DNPW只能推測它們主要到了中國和越南。永續發展宣導組織剛果盆地研究所(Congo Basin Institute)試圖通過分析被販運的穿山甲獨特的地理遺傳標記,來揭示這條混沌的供應鏈。

恩科希說,馬拉威國內的販運者大多將穿山甲帶到布蘭太爾、利隆圭、佐姆巴和姆祖祖這樣的大城市,以及邊境城鎮。

他說:「到目前為止,因販運這些瀕危物種而在當地被捕的外國人有來自莫三比克、辛巴威、中國、巴基斯坦和盧安達。」

許多販運者自己也不清楚潛在買家。 卡拉亞說:「有些人甚至還沒有找到買家就大膽地偷獵這些動物。」他還說,許多人相信他們可以通過這種買賣「迅速致富」。

呼籲養殖穿山甲

在這種非法貿易的背景下,一些馬拉威評論人士敦促政府將穿山甲養殖合法化。

去年11月,著名詩人保羅.塞齊(Paul Sezzie)在臉書上呼籲圈養穿山甲,表示這將有助於解決馬拉威面臨的外匯危機。他的觀點與其他馬拉威人在關於穿山甲販運的網路文章下發表的評論不謀而合。

利隆圭農業和自然資源大學(Lilongwe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前生態學和野生動物管理講師約翰.卡讚貝(John Kazembe)亦支持穿山甲殖。他提到馬拉威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並認為養殖穿山甲將「有助於該國經濟的多元化」,他還表示:「飼養穿山甲進行貿易將促進野生穿山甲的保育。」

然而,根據丹尼爾.查林德(Daniel Challender)等保育學家的研究,對穿山甲進行人工養殖和管制貿易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他們2019年的研究解釋表示,很難在商業規模的基礎上圈養穿山甲。該研究還指出,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穿山甲的國際商業貿易也是非法的。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馬拉威和尚比亞負責人派翠西奧.恩達澤拉(Patricio Ndadzela)支持這些觀點:「飼養穿山甲既困難又非常昂貴,因為在馬拉威和莫三比克發現的穿山甲只吃白蟻和螞蟻,而每隻穿山甲每天要吃大約300克食物。那麼,要怎樣才能繁殖足夠的白蟻和螞蟻來餵養它們呢?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有利可圖嗎?」

即使商業養殖穿山甲是可行的,這種產業能否有助於保育野生穿山甲也不得而知。

英國環境調查署(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的野生動物活動家塞勒絲.金(Ceres Kam)表示,「任何合法市場都可能被用來為相應的黑市打掩護。」塞勒絲還表示,關於人工飼養設施如何獲取原始親本的研究,都指向了非法捕獲和交易野生穿山甲。

塞勒絲.金在接受中外對話採訪時說:「再加上人工飼養的穿山甲存活率低,這意味著這些設施將給野生穿山甲種群造成壓力。 此外,穿山甲及其身體部分和衍生物的商業進出口與馬拉威加入的《瀕瓜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相矛盾。」

塞勒絲.金還說,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眾所周知,穿山甲攜帶多種病原體,包括但不限於冠狀病毒;高密度飼養這種動物可能帶來疾病傳播和變異的風險。

從穿山甲貿易中獲利的想法或許在馬拉威得到了一些人的贊同,但有證據表明,這樣的舉措將面臨法律、實踐和經濟障礙。對這種脆弱的物種而言,這樣的做法還可能弊大於利。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外對話,原文標題〈專家反對馬拉威人工養殖穿山甲〉。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