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石虎睽違30年再現蹤、嘉縣明年起回收飲料杯封膜邊料、大馬水災影響逾2萬人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宜蘭石虎睽違30年再現蹤、嘉縣明年起回收飲料杯封膜邊料、大馬水災影響逾2萬人

2023年12月29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2月28日

睽違至少30年!宜蘭石虎再現蹤 迎面看鏡頭長達10秒

台灣原生貓科野生動物石虎,多分佈於苗栗以南到嘉義台南一帶的淺山丘陵及山區,宜蘭地區已絕跡至少超過30年,國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研究團隊日前在生態調查時意外記錄到石虎身影,讓師生又驚又喜。(自由時報報導

維修機廠臨近醫院要病人吸空污 台南捷運藍線環評初審卡關

環境部28日進行台南捷運第一期藍線環評專案小組第三次初審會議。環委質疑,捷運的維修機廠鄰近衛福部胸腔病院,但對於空污評估及減量措施都沒有完整說明,「去治病卻呼吸到更不好的空氣」,要求全案須補正再審。(自由時報報導

阿里山森鐵42號隧道增長環評 加強調查後再審

阿里山森林鐵路42號隧道民國104年因風災崩塌,自2010年施工,為變更隧道總長度而送環境部審查。環境部28日召開「阿里山森林鐵路42號隧道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變更內容對照表」專案小組審查會議,環委認為變更項目對環境影響並不「輕微」,因此要求開發單位提高調查強度後再審。(中央社報導

氣象署與雲林縣合作 強化農業防災、推動淨零

氣象署28日與雲林縣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於雲林農戶人口比率高居全國之冠,希望透過合作,支援雲林推動有關農業防災、農產業發展,並推動在地化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氣象署長程家平指出,氣象署正於雲林縣建置古坑氣象站,預計於明年3月落成;並於湖山水庫建置防災降雨雷達,預計於2024年底前啟用,未來將可提供雲林縣內更精緻的氣象監測資訊,以及更完善的在地氣象服務。(中央社報導

嘉縣飲料杯封膜邊料再生 明年起可直接丟上回收車

飲料杯封膜邊料也可以回收了!嘉義縣環保局今(2023)年在大林鎮試辦「封膜邊料回收」,委託清潔隊到飲料店收封膜邊料,交給業者集中、回收並再生,扭轉封膜被送進焚化爐的宿命,今年回收2.65公噸封膜,製造5000個環保袋,明(2024)年全縣飲料店都可將封膜邊料丟上回收車。(聯合報報導


12月不再像冬天 美國白色聖誕只剩阿拉斯加

人們印象聖誕節就等於下雪,很多人希望冬天到高緯度國家一睹白色聖誕氣氛,但這機會可能愈來愈低,歐美今(2023)年以往會下雪的地方不是沒下雪,就是下大雨。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白色聖誕節」定義是12月25日早上7點,地面積雪至少1英吋,可以是舊雪或新雪。但氣象學家表示,美國要過白色聖誕節,現在只能去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最大城市安克拉治,聖誕節積雪最深76公分,是1994年紀錄,今年積雪深度可能會接近此紀錄。(科技新報報導

越南義安省非洲豬瘟疫情延燒 21天爆發上百起

越南義安省非洲豬瘟疫情複雜,全省不到21天共計爆發上百起疫情,撲殺近8000頭豬、重量超過460噸。《越南前鋒報》(Tien Phong)報導,義安省(Nghe An)在2019年至2020年階段出現非洲豬瘟疫情且迅速爆發,過了2年疫情暫時平息,然而到了2023年下半年,疫情在當地多個地方捲土重來。(中央社報導

美國航空攜手新創公司 以新技術鑄碳磚除碳

《華盛頓郵報》指出,由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旗下投資集團孕育的新創公司Graphyte開發出一種方式,能將植物廢棄物製成鞋盒大小的碳磚(carbon blocks),可埋藏地下千年不讓碳逸出。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與新創公司Graphyte合作,透過將植物廢棄物鑄成碳磚儲存在地底,達成移除大氣中的碳,根據兩者的協議,美國航空公司將購買相當於1萬噸這種形同永久碳移除的減量額度(碳權),預計2025年初取得,成為Graphyte的第一個商業客戶。(中央社報導

大馬部分州嚴重水災 首相安華赴吉蘭丹視察災情

馬來西亞近日大雨不斷,部分州發生水災,吉蘭丹州、登嘉樓州、柔佛州、彭亨州、雪蘭莪州與沙巴等地淪為災區。根據大馬媒體報導,截至28日中午災民達2萬6914人,其中以吉蘭丹州為嚴重,災民人數有2萬1252人。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28日赴吉蘭丹州視察災情,他要求中央與州政府共同合作協助安置,緩解災民因水災而承受的壓力。(中央社報導

起步晚而落後歐中 電動車在美銷售成長放緩

美國電動車銷售成長放緩,從去(2022)年10月成長74%掉到今(2023)年11月的42%,成長遠遠落後另兩大汽車市場的中國、歐洲。研究機構GlobalData的數據顯示,今年第3季中國賣出的新車裡有近27%是電動車,歐洲為15%,而美國整體比例僅約為8%。分析圈表示,此一趨勢的部分原因是中國與歐洲更早、更積極結合政府補貼和更嚴的排放法規來刺激電動車銷售;起步相對較晚的美國,需要更多時間讓車商推出更多款式,並讓消費者適應電動車。而美國消費者覺得太貴與充電不便,是不願捨燃油車就電動車的一大主因。(中央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