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根迫遷? 龍科三期擴建案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斷根迫遷? 龍科三期擴建案

2023年10月11日
公視記者 陳佳利 賴冠丞 陳添寶

秋季日頭依然熾烈,總統府前,內心煎熬的居民高舉標語,「反徵收、護家園」。他們抗議的是龍潭科學園區三期擴建案。為了支持半導體產業,2022年11月3日,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正式宣布國科會啟動計畫,由竹科管理局負責。居民朱雪枝難過的問:「官員大筆一揮,有多少家庭要支離破碎?」

2023年9月12日,搭著遊覽車來到凱道,來自桃園市龍潭區八德里與聖德里的區民,舉起標語,集結在馬路旁。車聲嘈雜,映照他們內心的不安,這是他們第一次走上街頭。「今天竹科一紙公文,就要把我們的土地拿走,幫助財團欺壓我們最底層的農民」在地居民邱先生說。

原徵收範圍私有地占九成 影響居民3000多人


老農魏新喜的田就在龍科一期旁邊,如今整個家園都被劃入龍科三期預定徵收範圍。

來到龍科三期預定徵收範圍,老農魏新喜的田就在龍科一期旁邊,他和太太趁傍晚時分涼風徐徐,動作熟練的種下高麗菜,當年他的爺爺來到這裡落腳,家族在此生根。知道政府要徵收,他感嘆:「這裡是我的根啊,我的根在這裡。」

田地旁,磚紅的三合院是魏家公廳,家族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整個家園都被劃入徵收範圍。不遠處,另一個規模更大,有上百年歷史的廖氏宗祠,也同在徵收範圍。居民廖振楠說,一年有八次家族聚會在這裡舉行,每次有200、300人,如果徵收,大家要集合就難了,會散掉了。


在徵收範圍內有一座上百年歷史的廖氏宗祠,後代子孫擔心一旦徵收, 家族凝聚力會因此弱化。

「什麼樣的計畫,要以在地居民的根為代價呢?」

龍潭科學園區原本是台泥集團開發的工業區,後來爆發財務危機,2004年由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接手,陸續導入友達、台積電、蘋果等企業,拚出500億元的年產值。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陳淑珠表示,龍潭科學園區第一期跟第二期總共96公頃,第一期產業用地71公頃,已經全部滿了,科學園區的擴建與國土計畫的規範,要緊鄰科學園區周邊土地去做擴建考量,主要是考慮一些公共設施可以彼此支援。


龍潭科學園區目前第一期和第二期開發的產業用地已經發展飽和,為了滿足市場對半導體生產的用地需求,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提出龍潭三期的擴建計畫。

龍科三期規劃導入半導體產業先進製程,預計創造6000億年產值,將是龍科一期的12倍。三期位在一期東側,北以湧光路、南以梅龍路、東以聖亭路為界,面積158.59公頃,78.65%是農牧用地,私有地占87.61%,將受影響的居民有3000多人。


龍科三期位在一期東側,面積158.59公頃,大部分是農牧用地,私有地佔87.61%,將受影響的居民有3000多人。

學者認為徵收不符合六大必備要件 也違反憲法保障人民之基本權利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質疑竹科管理局沒有提出興辦事業計畫,就直接跳到土地徵收,程序明顯有問題。

土地徵收必須符合嚴謹的必備要件,包括合法性、公益性、必要性、比例性、最後手段及完全補償這六大項。長期關心土地徵收爭議的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認為,龍科三期不符合必備要件。他說,憲法15條明訂,人民的財產權、生存權、工作權應予保障,土地徵收是剝奪人民在憲法上所保障的基本權利。

另外徐世榮還提出程序問題,依土地徵收條例第3條,「國家因公益需要,興辦下列各款事業,得徵收私有土地;徵收之範圍,應以其事業所必須者為限」,他認為,我們的法定計畫其實分很多種,包括興辦事業計畫、環境保護計畫,再來是都市計畫、區域計畫或未來的國土計畫,最後才是土地徵收計畫。質疑竹科管理局沒有提出興辦事業計畫,就直接跳到土地徵收。

對此,竹科管理局副局長陳淑珠回應,管理局先提出一個未來要擴建的先導計畫,報請行政院,在此同時必須舉辦兩場公聽會來收集民眾意見,適度調整擴建範圍,當擴建範圍確定,才會擬定興辦事業計畫。

竹科宣布縮小徵收範圍 卻引發居民對立

就在居民上凱道抗議、進總統府陳情隔天,竹科管理局書面回應,已於9月6日確定徵收範圍排除南側密集住宅區。原本徵收範圍有162戶,後來剔除85戶,目前還有77戶要被徵收。徵收範圍縮小,卻引發居民對立。居民陳德平說:「他們不被徵收,我們也不要被徵收,誓死抗爭到底。」

龍科三期屬於一般徵收,竹科管理局表示土地將以市價協議價購,並且規劃住宅安置區,提供居民買地建屋。但這樣的配套,不是所有居民都能接受。徵收是以金錢來取得人民的土地,有人願意,也有人不願意,對一些世代居住在這裡的人來說,土地無價,家園無法割捨。

竹科管理局預計在2023年10月將擴建計畫提報行政院,2024年底啟動協議價購程序,2027年完成用地取得程序。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斷根迫遷?龍科三期擴建案】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