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不息 日本能登半島傳統與現代相融 再振千年文化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山海不息 日本能登半島傳統與現代相融 再振千年文化

2023年09月0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梅舒日本報導
能登半島自日本本島往北,向日本海延伸,島上遍布海拔300公尺的丘陵地,平原有限,形塑出大海、水梯田與森林的鑲嵌地景,成為里山、里海的縮影。能登居民與森林、海洋緊密相連,農業系統與文化可追溯至千年前,如今因為人口老化、青年人口外移,面臨文化消失危機。「能登地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推廣與合作協會」(Noto Regional Association for GIAHS Promotion and Cooperation)正藉環境教育與公民科學扭轉局面,重振千年文化。
為進一步了解細節,《環境資訊中心》專訪聯合國大學高等永續研究所研究員小山明子(Sayako Koyama)。她同時是「能登地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推廣與合作協會」下設「能登GIAHS生物多樣性工作小組」(Noto GIAHS Biodiversity Working Group)的主要負責人。

能登半島上遍布丘陵地,形塑出大海、水梯田、森林的鑲嵌地景,也是日本里山里海的縮影。黃梅舒攝

能登半島:日本里山、里海的迷你縮影

能登多變的鑲嵌地景,造就出三種氣候區。半島西側、面朝日本海的外埔(Sotoura)風力強、波濤洶湧、常降雨雪但有暖流流經,在半島上雨雪量居次。小山明子表示,為抵擋強風吹襲,外埔的輪島市居民至今仍保有使用「Magaki」竹製風障的習慣。第二種是風平浪靜的內埔(Uchiura),位於半島東側,面朝富山灣(Toyama bay),水面長年平靜,養殖牡蠣以及固定漁網是這裡常見的捕魚方式,在外埔則相對少見。第三個氣候區則是雨雪量最多的內陸山區。

能登半島所在的石川縣(Ishikawa Prefecture)擁有全日本第三大的海藻床,孕育超過200種海藻。由於內外埔氣候有別,兩處的海藻也不同。「光是在能登,人們食用的海藻就有30多種,」小山明子說道。

能登的農業系統與文化可回溯至2100年前,從水稻田到早市,農漁業緊扣在地的自然環境。輪島市的早市又為日本三大市場之一。每天早上攤販忙入忙出,賣著產自能登半島最新鮮的蔬果與海產。

輪島市的早市,為日本三大市場之一,攤販叫賣著產自當地的新鮮食材。圖片來源:黃梅舒攝

2011年能登半島獲指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其中一項知名的組成元素,正是白米千畝田(Shiroyone Senmaida Rice Paddies)。白米千畝田坐落在外埔,由一系列的小稻田鋪成,倚著山、面朝海,遠看就像是稻田隨著山坡流入海。

從產地到餐桌 揉合森林與海洋的飲食文化

這些年來,能登半島堅守傳統農法,而非選擇慣行農法,受指定為GIAHS是否有幫助?小山明子坦承,雖然獲指定為GIAHS超過十年,但在地居民對它的認識一直沒有很高。「雖然如此,地方耆老仍保有傳統的生活方式,儘管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很獨特,」小山明子補充,當地還會出產隱藏版的蔬菜,沒有名字,但世代傳承種子並種植。

山海揉雜的特色體現在飲食中,小山明子說,「我認為能登的獨特之處在於飲食文化結合了海與森林。」她舉例,人們在收穫稻米後,會使用米糠(糙米精製成稻米時所移除的外殼)來發酵魚,製成料理。

2011年,能登半島獲選為日本第一個「世界農業遺產系統」(GIAHS),而白米千畝田(Shiroyone Senmaida)為GIAHS的一個重要元素。黃梅舒攝

文化能看見地景對人們的影響,小山明子以一個能登半島東側的小島「Notojima」為例解釋,從前人們跨海頻繁,Notojima西側的居民與能登半島東側的居民經常交流、通婚頻繁,語言、文化與祭典也更相近。也因此,在這樣一個小島上,舉行的節日大不同,使用的方言也有些微的不同。

承襲神道教(Shinto)及佛教的傳統,每年7~10月是能登半島的「切子大祭」(Kiriko Festival)。能登半島上約有170處舉行慶典,不同地方舉辦的祭典又有些不同。「切子」(Kiriko)是「切子燈籠」(Kiriko lantern)的簡稱,主要用來照亮神轎行經的道路。祭典期間,信徒會抬著切子燈籠以及神轎遶境,祈求今年的豐收。

每年的7~10月是能登半島的「切子大祭」,信徒會抬著寫有祝福語的切子燈籠,在鼓聲與煙火下遶境。黃梅舒攝

千年文化的挑戰 人口老化與外移

「人口外移與老化是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小山明子指出,能登半島沒有大學,青年多半選擇到大城市如東京、大阪,或鄰近的金澤市念書。他們經常在那裡找到工作,留下來而不回來,這是人們搬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儘管有部分外來人口流入,尤其在COVID-19期間,企業開放員工遠距工作,讓不少人從城市搬到鄉下定居,但能登半島的移入人口仍遠不及死亡以及移出人口。

「或許十年前我們還可以說,讓我們試著用GIAHS拯救這一切,但現在人口老化真的變成很大的問題。」小山明子說明,「在某些人口老化、孩子少的地方,我們會選擇放棄守護(部分)傳統文化,以便我們可以繼續保護水稻田或其他特定物種。」

面對擋不住的外在環境變化,能登半島的居民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保留文化呢?小山明子強調,「GIAHS不被傳統方法拘束,現代作法也可以一併納入。我們必須結合傳統技法與現代科技,這樣至少可以為下一代保存GIAHS的精髓。」

GIAHS生物多樣性工作小組」於兩年前成立,藉著與地方國小合作,教導孩童認識GIAHS與生物多樣性,以及使用手機App監測生物多樣性。小山明子表示,未來也將把成人納入公民科學的行列,利用像是iNaturalist的手機App進行監測,蒐集生態數據。

協會也透過圖畫書、影片與活動設計,為國小、國高中與大學生舉辦不同的活動。小山明子表示,希望在他們離開這個地區之前,能夠接觸到能登的在地文化,也許在他們之中,一些人長大後會再回到這個地區,將傳統知識傳承給下一代。

瀕危物種朱鷺的野放後選地

能登半島近期也傳來好消息,那就是——能登半島被選為朱鷺的下一個野放候選地(日語:放鳥候補地)!小山明子興奮分享。朱鷺Nipponia nippon)一度在日本滅絕,此種鳥類目前分布於中國、日本與韓國,以水稻田作為牠們的索餌場(feeding ground)。

在中國發現了七隻倖存的個體後,研究人員將朱鷺引入日本新瀉縣佐渡島(Sado island, Niigata Prefecture)。佐渡島的野放計畫非常成功,朱鷺族群數量恢復到約500隻,不過也因為達到島上的最大乘載量,再加上禽流感,只在一個地點復育相對冒險。

「在朱鷺消失前,能登半島是牠在日本本島的最後一塊棲息地。在引入計畫成功後,位於佐渡島的朱鷺偶而會飛到不遠的能登,但卻找不到交配的對象。」小山明子說。

也因此,日本環境省以能登作為下一個再野化(rewild)的候選據點。他引頸企盼,「藉由重新引入這種象徵性的鳥類,我們可以團結在地人,振興整個能登地區。」

於新瀉縣佐渡島一處拍到的朱鷺,停棲於水稻田。圖片來源:Phil Gregory/eBird

小山明子(Sayako Koyama)為聯合國大學高等永續研究所(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d Study of Sustainability, UNU-IAS)的研究員。她服務於坐落在日本金澤市的「聯合國大學高等永續研究所石川縣金澤市營運處(UNU-IAS Operating Unit Ishikawa/Kanazawa, OUIK)。UNU-IAS OUIK為「能登 GIAHS 生物多樣性小組」(Noto GIAHS Biodiversity Working Group)的成員。小山明子與當地專家以及利害關係人建立公民科學監測系統,蒐集生物多樣性相關數據,以提高人們對 GIAHS 與生物文化多樣性的認識。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補助廣告經費

作者

黃梅舒

While pursuing wanderlust, pick up some stories on the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