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能會稱日核廢水抵台氚濃度可忽略、時隔七年中國重啟對越送電、氣候變遷讓晴空亂流大增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原能會稱日核廢水抵台氚濃度可忽略、時隔七年中國重啟對越送電、氣候變遷讓晴空亂流大增

2023年06月13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6月13日

日核廢水排放設備試運轉 原能會:流抵台灣的氚濃度可忽略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昨起開始測試運作福島核電廠氚廢水排放設備的試運轉,原能會13日表示,已透過跨部會與食藥署、農委會、海委會等單位合作執行日本進口食品、環境生態樣品等取樣檢測。另外,氚廢水排放後4年將迴流至台灣海域,屆時最大氚濃度已遠低於台灣海域氚環境背景平均值,對台灣影響已至可忽略程度。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上午陪同蔡英文總統出席中央警察大學畢業典禮時也強調,行政院會密切注意事件,也會評估排放核廢水對於海洋生態的影響。(工商時報自由時報報導)

「浙江藍」海漂入侵綠島 魚型浮球清不完

綠島海域有黑潮經過,洋流常帶來海漂垃圾,最近一、二年漂來大量印著「浙江」兩個字的藍色魚型浮球,綠島民眾把叫作「浙江藍」或「浙江海」。數量越來越多,在地人發起淨灘撿拾創作,將「浙江藍」變成彩繪壁畫,提醒遊客小心騎車,也不要製造海洋垃圾。

綠島生態解說員曾靚說,這個「浙江藍」的海漂垃圾,原來是綁在流刺網上的小浮球,可能是漁網漁具品質較差,經常破損後成為海漂垃圾,原本只出現在澎湖跟西南部海岸,這兩年來也大量漂到綠島,成為綠島海漂垃圾大宗。雖然不確定是否為中國漁民所使用,但產地應來自中國「浙江」。(自由時報報導

東吉嶼手作步道完工 南北迴線計2.05公里

手作步道是對環境最友善的工法,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繼東嶼坪施作手作步道後,今(2023)年將重心移往東吉嶼,共舉辦四個場次,計有115人參加,修建東吉嶼兩條步道(約2.05公里)。步道完成後,讓東吉嶼北面及南面形成兩個迴圈,完整了東吉步道系統。(自由時報報導

屏東看海芒果區設光電爭議 周春米:不會出具設置同意函

車城海口村許多承租農地種芒果的農民,近期因為光電廠商申請設置太陽能板,引發當地芒果農相當擔憂,除了民進黨籍縣議員潘芳泉大動作發文批評,國民黨屏縣議員盧玟欣也在議會質詢,屏縣長周春米也首次表達意見,強調目前當地沒有任何的饋線,也不會出具光電設置同意函。(自由時報報導

電動車公共充電樁加速推動設置 第1季已提早達標

交通部1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因應電動車發展,加速推動設置電動小客車公共充電樁,今(2023)年第1季,全國公共充電設施共有慢充樁6028槍、快充樁1724槍,共7752槍,已達到2024年10月電動小客車設置公共充電樁目標數量。另外,交通部已在5月預告「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草案,預計今年完成法制作業。(中央社報導


越南缺電嚴重 中國時隔7年重啟對越送電

越南自4月進入高溫天氣,熱浪導致電力供應短缺,除可能導致1億居民停電並影響當地科技產業,部分工業區甚至出現突然斷電,生產一度中斷的情況;越南5月底與中國簽訂購電協議,時隔7年,中國再次向越南輸送電力。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士新表示,總體上來看,此輪越南的電力危機與越南經濟近年來發展較快,但電力基礎設施的保障沒有及時跟上有關,同時氣候的乾旱進一步加劇了危機。(中央社報導

全球浮現缺水危機威脅經濟 印中首當其衝

《CNBC》報導,在6日新加坡的年度「生態繁榮週」(Ecosperity Week)期間,印度非營利智庫「能源、環境與水源理事會」(CEEW)執行長高許(Arunabha Ghosh)表示,亞洲是一正經歷最快速都市化的全球工業樞紐,有賴大量供水。但高許警告,全球淡水需求量在2030年底前將大幅超出供給量達40%到50%。

目前已成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印度將是水資源匱乏的重災區。世界銀行(World Bank)指出,儘管人口佔全球18%,印度卻只有4%的人口能得到足夠水資源,成為最缺水的國家。澳洲「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則指出,中國的地下水源80%到90%不宜飲用,一半的地下含水層污染嚴重到無法供產業與灌溉之用;50%的河水既不宜飲用也不適合農耕。此外,中國供電大致仍仰賴燃煤,要靠燃煤就更不能沒有水。(中央社報導

巴黎滅鼠失敗 市長要民眾與600萬隻老鼠共存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經連年斥資消滅市內鼠患失利後,巴黎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的市府團隊宣布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告訴居民與「鼠輩」共存的時候已至,必須找出如何讓200萬巴黎居民與600萬隻老鼠能和諧共存的方法。但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升溫,未來幾年恐在各國城市為老鼠繁殖創造更有利條件,巴黎恐怕不會是唯一向老鼠舉白旗的城市,未來說不定變成「是人類住在老鼠的世界」。(中央社報導

看不見的危機,氣候變遷導致晴空亂流大增

英國雷丁大學科學家研究飛行員更難避免的晴空亂流,發現北大西洋上空一個航線,嚴重亂流年度總持續時間 1979~2020 年間增加 55%,從 1979 年 17.7 小時增加到 2020 年 27.4 小時,歐洲、中東和南大西洋的亂流也顯著增加。

報告顯示,高空急流因世界赤道和兩極溫差,本來就有由西向東吹的強風系統,亂流增加就是急流風切變或風速差異更大導致,風速差異變大則是空氣變暖的結果,大幅增加急流不穩定性。(科技新報報導

美國研究:氣候變遷讓加州林火面積擴大了4倍

《彭博社》報導,6月12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在1996年至2021年間,加州北部和中部森林的夏季燒毀面積增加了4倍;預計到了2050年,加州夏季林火的燃燒面積或平均增加50%。根據研究結果,與沒有氣候變遷的情況相比,加州林火燃燒的面積增加172%,人類活動產生溫室氣體排放是林火頻發的成因之一。

專家也指出,加州林火肆虐還與乾燥天氣使乾枯植被易燃、春夏季高溫使山區積雪減少而融化時間提前、降雨減少等氣候因素相關。(香港01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