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家企業響應「10X10」綠電倡議 綠色和平:僅三成想自發自用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80家企業響應「10X10」綠電倡議 綠色和平:僅三成想自發自用

2023年03月2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綠色和平兩年前發起「RE10X10」倡議,號召國內中小企業承諾2025年使用10%再生能源。昨(28日)發布成果,有超過80家企業響應,其中已有13家完成RE10X10目標,估計2025年將創造至少6987萬度的綠電需求。面對供需不平衡的綠電市場,綠色和平除了呼籲企業「自發自用」,也建議政府盡快鬆綁售電資格。


能源局目標2025年太陽光電容量20GW、離岸風電5.6GW,但國內中小企業仍亟需綠電自由交易市場滿足綠電需求。資料照。照片來源:經濟部提供

環團調查:綠電供需不平衡 2022年僅1.5%綠電進自由市場

綠色和平自2020年發起「RE10X10」企業綠電倡議,並於昨日說明倡議成果,目前已獲超過80間企業響應。其中有30家企業開始使用綠電,13家已達成10%或更高目標。綠色和平估計,2025年將創造至少6987萬度的綠電需求,減碳每年超過3萬5000公噸,相當於91座大安森林公園每年的吸碳量。

綠色和平調查,其中約33%企業規劃投入綠電自發自用,其餘則以轉供、採購再生能源憑證等方式。由於市場上可供購買的綠電數量少,參與RE10x10的企業,購買綠電轉供的平均價格已經達到每度5.5元,而綠電憑證的價格更達每度4.6元。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鄭楚忻舉例,台灣綠電市場面臨挑戰,2022年台電躉購超過九成綠電,僅約4.5%流入市場,台積電又買走其中六成,中小企業只剩約1.5%的綠電可以交易。


綠色和平調查再生能源憑證取得單價以及綠電轉供成本單價。圖片來源:綠色和平提供

鄭楚忻建議政府鬆綁售電資格,讓更多公民電廠加入轉供行列,並讓市場資訊透明化,如揭露憑證交易價格。也指出台電躉購應加速退場,改引進電價差額補貼(FIP)機制,由政府提供補貼保障誘因。

至於企業該如何因應?鄭楚忻表示,企業投入「自發自用」最具成本效益;綠電需求量低的企業也可以嘗試團購,以量制價,同時呼籲政府給予自發自用獎助措施。


綠色和平認為,台灣再生能源目標與現況有落差,實際上綠電供給仍不足。圖片來源:綠色和平提供

能源局:綠電供應量足 標檢局正研擬公版團購協議

經濟部能源局組長陳崇憲說明,目前綠電供應量足夠,目標透過政策引導綠電進入交易市場,能源局正在推動中小型「第三型電廠」轉為「第一型電廠(即電業)」(俗稱「三轉一」)程序簡化,以及強制公有或國營事業土地建置光電保留三成給中小企業等策略。他也強調能源局正檢討「用電大戶條款」,研擬下修5000瓩須設置10%再生能源門檻。

此外,中小企業對「團購綠電」呼聲高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組長黃志文透露,標檢局正研擬公版「綠電團購協議」(APPA)草案,讓不同用電需求的企業可透過合約綁定成為「虛擬電號」,再搭配發售電業的彈性分配政策,使綠電分配最大化、餘電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