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台東國際高度 反美麗灣「全民藝起拆」策展始末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拆出台東國際高度 反美麗灣「全民藝起拆」策展始末

2020年12月11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賴品瑀 台東報導

歷經10多年爭議的「美麗灣」開發案,仲裁結果在2020年10月出爐,台東縣府需賠業者6.29億元。面對縣府有可能再使用這個賠大錢的建物,民間則主張拆除,讓海岸恢復自然。

當地居民、藝術家與環團共組的台東「反反反行動聯盟」日前回到海岸上舉辦音樂會與論壇,並以藝術創作表達「拆了比較省」的主張,他們發佈白皮書,也啟動「全民藝起拆」策展計畫,盼以集智創造、全民參與的藝術行動,拆除美麗灣違法建築物,返還環境正義。


反反反行動聯盟啟動「全民藝起拆」策展計畫。溫于璇攝。

事件起因:不顧環境 規避環評

美麗灣渡假村為台東縣政府與美麗灣公司的BOT開發案,在杉原海岸上約6公頃土地興建飯店。但由於開發之初即刻意迴避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且在環評通過前就已經開始興建工程,遭到民間持續抗爭並發起環境訴訟。

雖然法院多次判決環境影響評估程序與建照發放皆屬違法,然台東縣政府堅持繼續施工開發,因此一再引發各界爭議,全案在2016年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台東縣政府准許業者復工的行政處分,宣告定讞結束多年纏訟,業者與縣府之間的仲裁結果則在今年10月出爐,裁定台東縣政府需以6.29億元買回建物。

買回建物後?

台東縣長饒慶鈴當時表示,未來美麗灣將正名為「杉原灣」,但面對幾已完成興建的渡假村建物,饒慶鈴則表示要廣納各方意見,配合中央向山海致敬政策,尊重居民與部落意見,與部落居民共同經營,發展杉原灣為環境、海洋教育據點,讓生態、環境與觀光三贏。台東縣府更表示,在仲裁前曾向在地居民意見調查,顯示民眾大多希望能在監督下營運。

拆了  返還環境正義

但反反反主張,應該讓杉原灣回復當地阿美族人過去口中的「fudafudak(閃閃發光之地)」原貌,把美麗灣建物拆除返還環境正義,做出傲視國際的進步決定,才是給下一代最好的環境教育。

反反反指出,由於選址錯誤且量體太⼤,蓋在沙灘上的美麗灣建物已有地基掏空的狀況,再者海岸線持續嚴重退縮、極端氣候侵襲,美麗灣建物已面臨安全問題。若縣府堅持使用該建物,則會持續造成廢污水長期排放破壞生態、加重海岸線倒退等環境問題。

拆了  比較省

縣府若要使用美麗灣建物,須再次面臨環評與爭議,且反反反引用建築師曹羅羿的估算,表示如縣府要重新整建、裝修美麗灣建物,將耗費1.5至4億元,是加重縣府財政負擔,堪稱錢坑。但若是以「全民藝術拆」的形式來拆除,不但只需要約3600萬的經費,則是台東足以行銷國際的賣點,更可結合自然⽣態觀光。


取自「全民藝起拆」白皮書內容。

拆了  促進觀光

「一起創造台灣史上參與人數最多的藝術行動、歷時最久的藝術季!」反反反提議進行「全民藝起拆」,縣府可廣邀包括一般民眾、各類型藝術工作者、建築相關專業者等,共同發揮創意,參與拆除策展與施作,以一年以上的時間讓不同的策展團隊輪番接力,策劃展演活動。甚至可利用拆除下來的材料進行創作,並在沙灘上展出作品,拆變過程中也可以開放部分空間提供展演、演唱會、部落義賣等相關活動。

因此反反反公布策展計畫甄選辦法,盼各路人馬帶著創意,一起讓拆除美麗灣不僅是拆除工程,而是俱有開展精神的人類行為。反反反以象徵著冷戰的終結的「柏林圍牆」為例,由於意義非凡,大塊小塊的柏林圍牆磚塊碎片有50美元至數千美元的身價。他們估算,美麗灣建物的拆除物,再創造為文創商品後,約能有55萬份紀念品,應亦能以千元以上義賣,供民眾紀念這場守護環境的台東人驕傲事件。

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則指出,拆除建物恢復海岸自然景觀其實並非難事,回首台灣各地也已有先例,包括了2010年澎湖縣政府拆除山水海堤,以擴大濕地復育面積;2019年新北市政府運用前瞻建設經費,以1300萬元拆除老梅、中角、永興3個漁港等。

美麗灣爭議已過16年頭,目前建物保留與否持續延燒,台東縣府下一步如何進行,將彰顯台灣地方政府如何面對過往錯誤,做出具有前瞻遠見與膽識的恰當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