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離岸風場擬修正風機與鯨豚觀察員配置 環評補正再審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中能離岸風場擬修正風機與鯨豚觀察員配置 環評補正再審

2020年05月0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預計2024年完工的中能離岸風場今(8日)提出計畫變更,希望風機單機容量增至10MW、增加使用三隻腳水下基礎的選項。為防風機水下基礎打樁時的噪音傷及鯨豚,各風場都有配置鯨豚觀察員。中能擬將觀察員從外圍觀察船改到工作船上觀察。環保署今(8日)對這些變更進行審查,最後要求業者補充資料後再審。

11

針對中能風場增大風機、更改鯨豚觀察員配置等修正再度審查。攝影:陳文姿

中能離岸風場由中鋼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共同開發,位在彰化芳苑外海,屬於近岸的風場。2018年初通過環評,原容量達600MW,使用6~9.5MW裝置容量的風機,約63-84部。

不過,中能風場在能源局遴選程序後,僅300MW可在2024年併網。加上避開白海豚活動區縮減面積,因此,此次環評是以300MW為評估,面積縮為36平方公里,風機數30-50部。

0508-1

中能風場風機大小、數量、總裝置容量都有變更。資料來源:環評書件

擔心打樁噪音對鯨豚造成損傷,環評規定各風場需配置鯨豚觀察員,沒有鯨豚出沒才能開始打樁,打樁期間也要持續監測。中能原本規劃八位鯨豚觀察員分別乘坐四艘觀察船,環繞打樁點觀察,這次改成四位觀察員在打樁施工船上觀察。

中能解釋,一般觀察船觀察高度約3公尺,目視範圍約1公里。施工船甲板有9公尺高,可看到3-4公里範圍。如果以船橋高度32公尺估,則可見到7-8公里。此外,觀察員改到施工船上可減少工安風險、空氣污染,增加水下聲學準確度,國外也有實際案例。

針對打樁噪音,中能評估距離打樁點750公尺處的聲壓值為171 dB,經過氣泡幕等降低噪音的設備後,可降至159 dB,維持原本不超過 160dB的環評承諾。

不過,彰化縣府跟環保署督察總隊都對於開發商如何確保降至159 dB感到疑慮,尤其只差1dB就超過環評承諾,等於是「踩在線上」。

雖然開發單位說明,鯨豚觀察員從安裝船上監測,可看更遠。但環委也指出,氣象不好時,距離遠就容易誤判。

1-2

鯨豚觀察員配置擬從觀測船改到安裝船上。資料來源:環評書件

環委也質疑,四隻腳的基樁改成三隻腳後,每支基樁直徑變大,需要更大的打樁力道,水下噪音可能加大。對此,開發單位解釋,會依狀況控制力道,或使用不同的減噪措施,以低於160 dB。

不過,這樣的解釋環評委員並不買單。最後,委員要求開發單位提出三腳基礎的樁徑、重量、深度等資料。補充調整前後風機配置圖,與降低噪音的方案等資料,以便進行下一次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