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怎麼看花膠走私? 瀕科委:跨國執法恐怕也救不了小頭鼠海豚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怎麼看花膠走私? 瀕科委:跨國執法恐怕也救不了小頭鼠海豚

2019年05月02日
文:張春(中外對話高級研究員)

花膠非法貿易已經見證了至少三個物種的衰落,中美墨的三方聯合努力能夠扭轉局勢嗎?

圖片來源:Earnest Tse
圖片來源:Earnest Tse

乾癟、透明、泛黃、帶著海水的腥氣,乾貨店裡的「花膠」看上去不過是一片曬乾的魚鰾。然而,只要看過它比毒品還高昂的價格,你就會本能地嗅出這塊魚乾背後複雜的故事。

事實上,如果你看到的花膠價格出奇昂貴,那麼它很可能來自一種瀕臨滅絕的魚類,並且是通過非法貿易渠道來到你的面前。

據上海海關通報,3月底,一名從墨西哥返回的20歲中國籍孕婦,由於攜帶100多個加灣石首魚乾魚鰾入境被逮捕。此前一年,同樣在上海被抓獲的兩名花膠走私者已分別被判處七年和八年有期徒刑。

自2018年來,在五起有公開報道的中國海關查獲石首魚魚鰾走私案件中,共有32人被捕,其走私貨物總價值超過3億元人民幣。這既反映出中國和墨西哥、美國聯手對這一非發貿易鏈進行打擊的效果,也讓人驚嘆這小小的魚鰾牽扯的巨大利益。

花膠貿易背後的物種衰亡史

乾貨市場上的花膠,不是某種特定的魚鰾,它是所有用於「滋補」的乾魚鰾的統稱。但根據來源魚種不同,花膠的價格差異很大,一斤花膠的價錢從幾百塊到數十萬不等。這種昂貴的食物,是包括中國南方在內一些亞洲地區的傳統滋補品。

花膠的貿易同時也是一部野生魚類的物種衰亡史。加灣石首魚甚至不是第一個受害者。中國傳統上最「頂級」的「黃唇魚」(金錢鰲)魚鰾才是最正宗的花膠,其價比黃金,號稱金錢膠。不過,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原本棲息在中國東南部海域的黃唇魚幾十年前就開始衰落,如今已經很少能見到。黃唇魚早在1989年就被列入中國二級保護動物,禁止國內貿易,又因數量持續減少,在2006年入列IUCN紅色名錄極危物種。

黄唇鱼因其鱼鳔被受追捧现已绝迹。来源: Sadovy & Cheung, 2003
黃唇魚因其魚鰾備受追捧,現已絕跡。圖片來源:Sadovy & Cheung, 2003

在黃唇魚銷聲匿跡後,棲息在遙遠的墨西哥加州灣的加灣石首魚成為了花膠商人新的目標,延續了這種石首魚接近一個世紀的災難。從上世紀中前期起,墨西哥就向美國大量出口石首魚魚肉,過度捕撈導致其在上世紀70年代就進入IUCN紅色名錄,又在隨後的近20年內變為瀕危直至極危物種。花膠需求讓其命運雪上加霜。

只是,石首魚魚鰾在繁忙的海關被抽檢到的機率很低;即便被查到,海關人員也可能並不認識。因此,儘管「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一明確禁止加灣石首魚的國際貿易,這條跨越半個地球的非法貿易鏈始終未曾斷開。

當然,更倒霉的還得算是同屬墨西哥加州灣特有物種的小頭鼠海豚。它因與石首魚個頭相近,共享棲息地,常成為石首魚捕撈的附帶犧牲品,目前成年個體只剩下18頭。

地下花膠貿易浮出水面

加灣石首魚和小頭鼠海豚的處境直到2013年後才得到國際社會關注。

這一年,因為一位聽聞過石首魚花膠貿易的海關人員警覺,美國海關第一次在墨西哥邊境查獲了非法入境的石首魚魚鰾,並意外發現走私數量可觀。一位墨西哥鼠海豚專家也在當年發佈了他的新研究,指出此前的保護措施並未有效減少小頭鼠海豚的死亡。2014年,保護組織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發佈了一封關於石首魚貿易的公開信,呼籲遏制魚鰾非法貿易,保護瀕臨滅絕的小頭鼠海豚。

因為這封公開信,作為中國CITES履約科學支持機構的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才開始關注這個遠在地球另一邊的物種。「我們(瀕科委)知道這個東西在CITES名錄上,是禁止貿易的。但一直不知道它和中國有什麼關係。」瀕科委主任助理曾岩說。

2018年中國查獲的第一例石首魚走私案,正是瀕科委遠程協助海關官員偵破的。當時,一名海關人員不確定查獲物是什麼,將照片通過微信發給瀕科委專家,並在曾岩協助下識別了石首魚花膠。

「(2015年)中國這邊初次調研的時候,才瞭解到這個東西是完全被隱藏在地下,在市場明面上不太能看見…… 一線的工商人員海關人員,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見過,」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中國辦公室生態部主任華寧說。

聯合執法同盟發力

對於加灣石首魚這樣跨越半個地球的大規模走私,僅靠一方之力難以限制。從2013年美中相繼開始關注這一問題之後,又經過了數年,一條聯合了物種棲息地墨西哥、主要中轉國美國和主要消費市場中國的執法陣線才得以建立。

2015年,中國當局對石首魚和小頭鼠海豚的關注經歷了一次升級。當年6月,在有兩國高層參與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瓦解石首魚等非法貿易網絡成為雙邊合作內容之一。

環保NGO的調查曝光也加速了各方聯合行動。綠色和平東亞辦公室於當年5月發佈報告,指出香港和廣州有不少海貨店都能提供加灣石首魚魚鰾。同年5月和11月,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官方調查人員分別第一次走進香港和廣州的乾貨市場,搜查走私花膠。

要阻止問題蔓延,最好的做法仍然是提升海關人員的偵察意識和能力。

2016年10月,在日內瓦CITES第十七次會議上,中美墨三國正式做出聯合保護石首魚決議。

12月,由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辦公室等部門聯合國際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和野生救援(WildAid)在廣州舉行了加灣石首魚研討會,以幫助與會的廣州海關、漁政、市場監管和海警等近百人識別石首魚魚鰾。

會議講述了加灣石首魚鰾及其乾製品識別技術,併發布了手機適用的快速視覺鑒定電子指南,而與會的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墨西哥聯邦環境檢察署代表,則在會上分享了發生在各自國家的石首魚故事。2017年7月,第二次培訓在小頭鼠海豚和加灣石首魚的棲息地、墨西哥San Felipe城舉行。2018年,中國海關成功破獲第一筆此類走私。

「強力」執法之後

綠色和平香港辦公室項目官員邰敏琳認為,值得擔憂的是,石首魚魚鰾走私越來越地下了。

2015年之後,香港只有一例被指控的石首魚走私案,發生在海關入境處。香港漁農署保護稀有動植物咨詢委員會的一次會議記錄顯示,在2015年第一次檢查之後,隨後直到2016年,市場上都沒有發現非法花膠。

但貿易並沒有消失。國際環保組織Sea Shepherd Global前亞洲總監Gary Stokes說,2017年兩名計劃拍攝石首魚魚鰾貿易紀錄片的德國人,在他的建議下去到中國澳門,只花了四個小時就找到一個可以賣給他們這種頂級花膠的人。對方展示了貨物照片,並稱貨在香港,但是「運過來沒有問題」。

雖然如此,邰敏琳認為,中國海關的行動對消費者和貿易商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她認為海關的行動和宣傳,可以讓之前只知道魚翅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到魚膠消費可能的影響。

這並非杞人憂天。由於當前網絡傳播更加廣泛,且旅遊也變得更加便利,更多原來沒有聽說過魚膠的人也開始成為這個「滋補佳品」的消費者。遠在西非尼羅河流域的鱸魚因為成為了魚膠的新來源,正面臨過度捕撈的威脅。

至於只剩18只成體的小頭鼠海豚,這個花膠貿易最無辜的受害者,打擊走私能起到的作用可能有限。

「挽救海灣鼠海豚,不是僅靠打擊魚鰾走私能完成的,」曾岩說,走私只是威脅小頭鼠海豚生存的因素之一,源頭棲息地保護才是最關鍵的。「只有他們(來源國)才能真正完成讓物種在其原生境中存續的任務。」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跨國執法能剷除花膠走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