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皮用除草劑 孩子如何玩得健康? 郭華仁:農環部門應聯手改善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草皮用除草劑 孩子如何玩得健康? 郭華仁:農環部門應聯手改善

2017年11月18日
本報2017年11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赤腳行走在公園,或仰臥校園草皮,原該是舒服愜意的事情,但若足下的草皮,不知何時噴過殺草劑,這種愜意感還能依舊嗎?我們以為農藥農用,其實不然。立委蔡培慧表示,全台一年使用20818噸除草劑,其中15%、約3000多公噸非用於農地,可能在沒有預告的情形下用於公園、校園或鄉間小道,間接影響幼童健康,雖然違法卻沒有單位可投訴,形成執法漏洞!


使用過除草劑的草皮,距離孩子遊憩場所就這麼近。圖為嘉義溪口鄉一景,賴榮孝。

昨(17)由立委蔡培慧、學者及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落實農藥農用,公部門應重視農藥非農用亂象,不是只由農委會發公文要求,而應積極發展配套措施。

儘管農委會發文重申農藥農用,果效卻和農地農用不分軒輊。為了維護公路兩旁、溝渠、甚至公園遊樂設施等非農地的整潔,縣市政府、鄉公所、學校等單位,帶頭使用除草劑防止雜草生長,達到維持市容景觀之目標,不但「農藥非農用」,更讓人體暴露於藥劑接觸的風險中;由於缺乏相關配套,噴灑時間也未公告、來無影去無蹤,民眾家中飄來農藥味、居家物品疑似受到農藥汙染,即使通報可能求助無門。

依據歐盟與美國環保署評估,已有多種除草劑被判定疑似環境賀爾蒙,即使微量也可能干擾動物內分泌,甚至可能影響兒童健康。現場播放埔里的年輕媽媽們的心聲,擔心孩子在公園、戶外綠地玩耍,卻無意間增加健康風險。「小朋友喜歡赤腳踏草皮,多少會接觸到皮膚,如果農藥劑量過高,沒有規範,對身體健康可能有影響。」憂心寫在臉上。

目前宜蘭縣政府和台北市政府雖有自治條例可管,但應進一步在非農地禁用除草劑。

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制定除草劑規範自治條例的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說,新竹大山貝護蛙過程體會到,因產業道路兩旁噴除草劑把辛苦保育下來的成果毀於一旦。不但影響蛙類,也影響空氣、土壤和水源。為此,志工們為了護蛙不得不自己動手除草,不久之後,不少人來採草,例如魚腥草、野薑花葉子包粽子,或採咸豐草餵雞吃。由此得知,當地人對於使用除草劑並不認同,只能默默承受。


遊樂場旁的草皮使用除草劑,如何讓孩子玩得健康?圖為嘉義溪口鄉一景。攝影:賴榮孝。

郭華仁: 農委會、環保署應推動不用除草劑的替代選項

台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指出,除草劑使用是環境安全的問題,是《環境基本法》賦予環保署的職責,在除草劑管理一事,不能推諉卸責。他舉美國環保署為例,因受《寂靜的春天》一書論及農藥對環境造成的傷害,而促使環保署的成立;農藥對於環境造成的影響,可說是環境保護的濫觴。

《環境基本法》31條「環境基金」賦予環保署「負責環境清理、復育、追查污染源、推動有益於環境發展之事項」,他建議不用除草劑、以工代賑,就能創造很多就業機會。

近年來的研究,台灣使用的除草劑對動物會造成傷害,例如巴拉刈、丁基拉草、固殺草、嘉磷塞等,尤其是嘉磷塞與其初級代謝物,使用後流到地面上,和土壤顆粒結合,結合之後透過風吹影響人體,或雨水沖刷流到水域,影響水域生態,可說無所不在。又因嘉磷塞可能導致癌症,一些國家想禁用不得其門。

農委會雖於今年十月下達命令,公告允許使用的範圍才可以用,範圍外不得使用。但核可使用的範圍仍包括農地與非農地。以農地中「非耕作農地雜草」為例,是指休耕地可使用除草劑。郭華仁認為,休耕地領有政府補貼,應顧及公共利益積極作為,要求種綠肥領補貼;種綠肥後,可於下一季直接剷掉、成為土地養分,就可減少除草劑的用量。

另外,非農地雖准許用於森林造林地、小花蔓澤蘭、玫瑰盆花、百慕達草及地毯草草皮、水生雜草布袋蓮等項目,仍有辦法不用除草劑。例如雇工移除小花蔓澤蘭及布袋蓮,高爾夫球場已有有機球場,應鼓勵其他球場也能朝向友善環境的做法。而森林是生物多樣性豐富之處,不該為了造林使用除草劑。

他也羅列環保署各處室可做的事情,無論空品、水質、毒物、土壤地下水等,幾乎都受除草劑影響,又有法令支持,應積極作為。

防檢局:開放用藥多有其歷史背景  可列入檢討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解釋,除草劑開放用藥都是20年前的登記案件、有其時空布景,至今幾乎少有申請。而如果實務上,不會被小花蔓澤蘭入侵的農地,林務局也推動不用藥劑;林務局長期來也未申請造林地用藥。因此,如今使用的藥劑,有許多是早期登記的案件,若已不適用,農委會可進行檢討建議。

他重申不在核准範圍內不許使用的原則,即使是開放使用,也需基於對使用人、環境以及不知情的第三者的影響評估。目前農藥已進入全面管制,買的人要登記,販售者也要定期呈報,是可以查核的;明年將全面電子化申報。

馮海東表示,真正管理農藥使用或制定自治條例,都是地方縣市的權責,應督促地方政府執行。但是蔡培慧認為,農委會不能期待縣市政府都能制定自治條例或只發公文解決,而須有配套措施,對於不作為的地方政府提出罰則,協調各縣市把管理的原則和配套措施擬定出來。即便非農地禁止用藥,仍需間隔一段時間重新盤整現況。

環保署代表說明,除草劑的核發管理都是農委會,基於環境保護的立場,農地之外都不該使用。由於環保署「不管除草劑」、也沒有相關罰則,即使民眾通報居家飄來農藥味,可能求助無門。

蔡培慧:公共場所絕對不可使用除草劑

「公共場所絕對不可使用除草劑,特別是遊憩場所和景觀設施!」蔡培慧以法國為例,自2005年推行國家農藥減量政策,對農藥使用有強制性規範,且規定自2020年起非農地不再使用農藥,公共場所、學校外200公尺禁噴農藥。美國加州州政府11月初則通過新規定,週一到週五上午六點到晚上六點間,國中小及日托中心週邊0.25英里內,不可噴灑農藥和抗菌劑。同時要求,國中小和日托中心週邊0.25英里的生產者,必須提供校方及農業部門年度告示,預告接下來一整年用藥的時間點。

他要求農政與環保機關要將媽媽們的擔憂放在心上,應合作積極管制除草劑使用,落實農藥農用,非農業用地如托兒所、學校、公園該如何禁止、管理,並於半年內制定公共場所雜草管理系統和配套措施,保障孩子們在戶外放心玩耍、親近自然的權利。

立委蔡培慧落實農藥農用三項訴求:
一、公共場所週邊200公尺禁用除草劑
農委會應落實《農藥管理法》之精神,除函送各縣市政府宣導除草劑管理,表列核准之使用範圍,應有更多細節,如規範公家機關,公共場所週邊200公尺禁用除草劑,特別是遊憩場所、景觀設施、居家、校園、醫院等場所。
二、半年內研議公共場所雜草管理細則與配套
非農地雜草由誰管理?管理依據為何?環保署應協助地方政府,半年內針對不同土地利用的環境維護,制定管理細則,包含在目前的空氣與水監測系統上,增加鄉間校園農藥使用監測項目,同時研發與推廣友善環境的雜草防治方式,在安全、景觀、生態三者間取得平衡。
三、聘僱人力維護景觀、創造就業機會
地方政府應聘僱人力採友善環境的防治方式,管理公共場所景觀,創造就業機會。經費不足之縣市如非六都地區,應由中央補助相關經費。(資料來源:立委蔡培慧國會辦公室)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