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8.22








近期活動

活 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 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南 方電子報
遊牧綠(蒙 古,中文版)
破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推薦瀏覽
環盟彰化分會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蛙蛙世界學習網 
GreenMap System Home綠色生活地圖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中外對話
崔 媽媽基金會
綠 色陣線協會

 
  自然人文: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高山湖泊生態(下)

作者:邱志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 樣性研究中心)

泱泱天水

鴛鴦湖面積雖小(3.6公頃),深度也只有4公尺,卻在湖泊研究上有一項讓國外學者驚豔的特性。颱風所帶入的豪雨,可在1、2天內讓湖水水位上升達 2公尺,隨後在2、3天內回復原有水位(圖二)。相較於國外的湖泊可能需要耗費數十年、數百年才讓湖水全面更新,鴛鴦湖卻每年可更新好幾回。颱風造成湖水 劇烈的擾動,乃至於生態系的更新作用,讓鴛鴦湖生態系的研究更加具備吸引力。

鴛鴦湖的淨生產力在初夏和仲秋達到最高,但在颱風季節顯著下降。颱風大量的降雨,對於湖泊水文循環造成巨大的干擾作用,干擾的強弱也對於湖泊生產力及代謝 平衡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效果。強烈颱風的大量雨水,形成劇烈的沖洗作用,帶出湖泊原本的營養鹽和微生物相,相當於造成湖泊全面更新的現象,降低了湖泊的淨 生產力。颱風對於湖泊生態系所構成強烈的更新作用,類似火災對於草原生態系所構成植被和營養鹽循環更新的機制。

精采內文

 
 

  享綠生 活:我愛二手物──紐西蘭二手店大發現(下)

作者、攝影:葉子

離散移民潮‧助人歡喜捨

我很好奇怎麼會有這麼多人捐贈東西呢?好友說奧克蘭的移民流動率高,很多人在搬離時,因為沒有時間處理家裡的大小物品,要送給朋友也不見得符合需要,像是 窗簾或沙發,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直接送給慈善機構。

同時紐西蘭人也都習慣使用二手用品,所以二手物品的供需很順暢,難怪單單這家慈善機構在北奧克蘭地區就有八家店面,而且一家比一家寬敞漂亮,甚至就如精品 店一樣,有著雅緻的裝潢和燈光,商品也依照類型、尺寸、顏色整齊擺放,玻璃櫃裡更多是藝品店裡的貨色,就連店內播放音樂的高級音響也是捐贈品。

雖然只要紐幣一塊錢,卻可積少成多,成就善事

精采內文

  書齋:《靠鯨生活的人》之2:維特卡

作者:琳達.霍根( Hogan Linda);譯者:刁筱華

水不是宜於人居的地方,但維特卡這位捕鯨人有勇氣。他從孩提時代就練習屏息,以為捕鯨人角色作準備。只為這個角色。他生來就是要當捕鯨人,而他的父母為此 很不高興。他一進入水中,穿著由海草編織的衣服的他們就在岸邊站著,等他浮起。但是他們無法改變他的命運。他生來就註定要從事捕鯨,而他們也知道這點。他 穿著與眾不同的白色衣服,好讓別人知道、記得他是誰、做什麼的。這樣別人才會善待他。他學習歌曲和祈禱文。至五歲左右,他已經夢見過水中山與谷的地圖、岩 石與大型褐藻林的風景,以及海流的語言。他對這類事物有好感。他全都見過。在夜晚他夢見這類事物逐日改變的情形。它們是美麗的夢,且他喜愛海洋世界。「你 應該看看一圈圈光亮的魚。」他如此告訴他的母親。

「哎呀!」她總是這樣回答,折疊她的繡花手帕,擦拭眼睛。

後來,長成以後,他造訪他所夢見的世界。他到那兒旅行。各人看他的角度不同,但通常他們從心眼中看到的他,是潛入水中的老捕鯨人,白髮在水流中飛揚,老邁 黧黑的臉龐因為鹽水而更添皺紋,這人是個醫學怪人,一個奇人,一個好幻想的人,一位獵人及雕刻師,也是一位能治療風濕病和暈眩的醫師。

精采內文

  上海世博印象:水火木金土的崩解意象
作者:葉人豪

世博會這次在中國上海舉行,除了造成中國人爭先恐後的想要一親風采之 外,也結合了許多現在被視為是重點的「環保」題材在裡面。在主題館的展示中,主要分為城市人館、城市足跡館、城市地球館、城市生命館、以及城市未來館,由 於時間有限,我只去了城市地球館。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高山湖泊生態(下)

作者:邱志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 心)

泱泱天水

鴛鴦湖面積雖小(3.6公頃),深度也只有4 公尺,卻在湖泊研究上有一項讓國外學者驚豔的特性。颱風所帶入的豪雨,可在1、2天內讓湖水水位上升達 2公尺,隨後在2、3天內回復原有水位(圖二)。相較於國外的湖泊可能需要耗費數十年、數百年才讓湖水全面更新,鴛鴦湖卻每年可更新好幾回。颱風造成湖水 劇烈的擾動,乃至於生態系的更新作用,讓鴛鴦湖生態系的研究更加具備吸引力。

(圖二)2009年莫拉克颱風雖未直襲台灣北部,大量降雨仍使得鴛鴦湖面水位迅速升降。各個深度的水溫在颱風期間趨於一致,說明了湖水劇烈混合的現象。

鴛鴦湖的淨生產力在初夏和仲秋達到最高,但在 颱風季節顯著下降。颱風大量的降雨,對於湖泊水文循環造成巨大的干擾作用,干擾的強弱也對於湖泊生產力及代謝平衡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效果。強烈颱風的大量 雨水,形成劇烈的沖洗作用,帶出湖泊原本的營養鹽和微生物相,相當於造成湖泊全面更新的現象,降低了湖泊的淨生產力。颱風對於湖泊生態系所構成強烈的更新 作用,類似火災對於草原生態系所構成植被和營養鹽循環更新的機制。

當今全球暖化對於環境造成的影響,日益受到關 切。降雨量增加、颱風暴雨對於水域生態的衝擊,乃至於湖泊水體CO2排放量的變化,亟待建立模式加以評估。我們根據鴛鴦湖水體的CO2濃度和高解析度的水 文和氣象資料,透過水文模式加以模擬,研判升高的年降雨量和颱風的數量,會促進上下水層的相互作用,供應氧氣到湖泊底層,加速底層有機物的分解。進而提升 表水層的CO2濃度,釋放更多的CO2到大氣中。

湖水在颱風的劇烈擾動後,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又 起了怎麼樣的變化?細菌的群落複雜而多樣,傳統上都認為在經歷干擾作用時反應難以預期。藉由分子生物技術類似於指紋比對的功能,我們得以追蹤特定細菌群落 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表水層和底水層的細菌群落,在經過颱風擾動混合後,均遵循一致的規律,各自回復原本的群落組成型態。上下水層在經過擾動之後,群落 組成的差異隨著擾動的規模、頻率而有所不同。輕度颱風所造成的影響較為短暫,強烈颱風則影響較為持久。相對於夏季颱風的劇烈擾動,冬季降溫的混合擾動作用 較為和緩漸進,此時的細菌群落和夏季有明顯的不同,上下水層間細菌群落的變動程度也較小。

盈盈秋水

2009年我們獲得本院資助,在太平山的翠峰 湖架設一套和鴛鴦湖相同的觀測系統。從此,我們得以更具系統地跨樣區比較高山湖泊生態。

鴛鴦湖和翠峰湖都是高山湖泊,海拔高度和氣候 條件近似,但是環繞湖泊的森林生態條件卻有所不同。

翠峰湖周邊是經歷砍伐後,於1968年重新種 植的人工檜木林。林木現今蔚然可觀,地表堆積的腐植層和土壤層次的化育狀態卻尚屬淺薄。土壤體質的優劣與否,具體也表現在森林對於水源的涵養功能上──即 使持續乾旱不雨,鴛鴦湖湖畔隱入枯朽倒木和草澤間的幾處進水口,淙淙流水依稀可辨;環繞翠峰湖湖畔所有裸露的進水口則是完全乾涸。

鴛鴦湖周邊是檜木原始林,森林底部堆積深厚的 腐植層,雨水不斷地洗出有機質,甚至將未分解完全的有機物碎屑帶入湖泊水體。

森林本質條件的不同,造成湖泊水質相當大的差 異──鴛鴦湖陸源有機物的含量較高,氮磷等營養要素含量較低。這些特性,造成鴛鴦湖的水色偏暗、藻類含量較低的現象。

鴛鴦湖水體的生質能量,不單僅是由藻類所貢 獻,周圍環繞的森林也供應了大量的有機物到水體中。就能量的利用屬性而言,湖泊生態系的生質能量來源既然尚還由外界供應,就是屬於異營性的湖泊。

翠峰湖的觀測時間尚短,但就現有湖泊水文調查 結果研判,翠峰湖藻類光合作用所貢獻的生質能量,大於水生動物、微生物消耗量。淨生產力呈現正值,是屬於自營性的湖泊。

鴛鴦湖湖水偏暗,帶微量的腐植成份,這是高山 原始森林滲出溪流水的真正面貌。(請注意,原始森林地表有良好的覆蓋,滲出的水流,帶微量的有機質,卻不帶泥沙啊!)水中的有機物,是湖泊和中下游溪流水 生生物生質能量(食餌)的來源。縱使此等有機物的含量甚低,在水中被微生物分解時仍需消耗氧氣。若是針對此環節,論異營性高山湖泊沼澤的機能,除了滯洪、 涵養水源和保育生物資源之外,也具備一般溼地所普遍具備的淨化機能──提供水生生物分解水中有機物、吸收營養元素的環境。

宜蘭縣太平山翠峰湖,車輛可直接到達。早年伐木、放養魚類,對於湖泊生態造成了重大衝擊。

可能有讀者質疑:「囉哩囉唆扯了一大堆,卻還 沒交代為什麼定了一個奇怪的標題?」我在圖三附上了拙作〈湖之戀〉,忝為《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註解難圓的傾慕。至於故事所描寫的情節,並不是 哲學家觀魚的憂鬱狂想,也不是被國科會拒絕補助的研究室主持人,對著水族箱生悶氣。「在水一方」令人難以捉摸的特性,豈不就正是費盡心思追尋,躊躇拼湊卻 始終無法盡窺全貌的高山湖泊生態?

〈致謝〉本項研究工作,是由本院、聯合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科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威斯康欣大學、加州大學等研究機構共同參與推動。感謝鴛鴦湖自然保留區的主管機構 ──「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森林開發處」、翠峰湖的主管機構──「林務局羅東管理處太平山工作站」長年在調查研究上所提供各項協助。

參考文獻:
1) Geoderma 117, 129-141 (2003).
2) Geoderma 96, 19-30 (2000).
3) Freshwater Biology 53, 1929-1941 (2008).
4) Global Change Biology 15, 243-254 (2009).
5)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53, 1319-1326 (2008).
6)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2, 455-466 (2010).
7) 秋水詩刊136, 67 (2008).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週報第1272期, 2010.5.27

Top

 



 
    享綠生活:我愛二手物──紐西蘭二手店大發現(下)

作者、攝影:葉子

離散移民潮‧助人歡喜捨

我很好奇怎麼會有這麼多人捐贈東西呢?好友說 奧克蘭的移民流動率高,很多人在搬離時,因為沒有時間處理家裡的大小物品,要送給朋友也不見得符合需要,像是窗簾或沙發,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直接送給慈善 機構。

同時紐西蘭人也都習慣使用二手用品,所以二手 物品的供需很順暢,難怪單單這家慈善機構在北奧克蘭地區就有八家店面,而且一家比一家寬敞漂亮,甚至就如精品店一樣,有著雅緻的裝潢和燈光,商品也依照類 型、尺寸、顏色整齊擺放,玻璃櫃裡更多是藝品店裡的貨色,就連店內播放音樂的高級音響也是捐贈品。

雖然只要紐幣一塊錢,卻可積少成多,成就善事

我們花了快一個月的時間,逛遍所有二手店,不 由得聯想到台灣,似乎少有這類由民間組織經營的大型二手店。據我所知,台灣大部分的二手店主要販售名牌精品,我曾逛過名牌精品二手店,一看價格標籤,昂貴 的價格讓人退避三舍。倒是一次在民間組織的辦公室角落,從堆滿了會員捐贈的二手用品中,我挑到一件幾乎全新的牛仔褲,僅要新台幣五十元。但與奧克蘭的二手 店相比,非但二手物品數量不多,且堆放也較隨意,後來也沒興起我再去挖寶的欲望。

或許因紐西蘭與台灣的國情不同,非營利組織經 營實體二手店有其利基,不過現在全球經濟低迷,二手店的買賣其實可以善加經營,且更適合非營利組織加以利用管理。由於不景氣,民眾購買二手用品的意願隨著 提高,雖然現在網路買賣很暢行,但有些東西就是要看到、摸到才會想買,實體店面提供民眾貨物交流的空間,買來的不只是商品,還有很多屬於人情的氛圍。一件 手織的背心可能是一位媽媽的愛心作品、一個茶杯也曾經溫暖過前主人的身心靈。而且二手貨就如再生紙的使用一樣,是一種不浪費能源的「綠色」消費,和愛物惜 物的精神契合。

行善加消費‧時興好點子

而且我發現這些組織也非常注意物品的供需面, 需要花一點巧思來時時維繫供需的平衡。平時除了要激勵民眾捐贈家裡過多或不用的物品,但也要小心避免成為破銅爛鐵的收集所;否則捐贈物品的品質不太好,沒 多久民眾就會失去來店裡尋寶的意願。

要如何讓民眾習以為常登門購買二手貨,除了民 間團體訴諸的公益行善之外,適當的創意包裝更是重要關鍵。所以奧克蘭的許多二手店就是請專人打理,讓商品如一般店面的擺設,訂價又便宜,自然容易賣出。

其實價格的訂定是一門藝術,紐西蘭二手店以便 宜取勝,因為貨源全部免費,加上售出的金額又會轉為公益使用,所以消費者通常都不會殺價,還經常上門尋寶。

另外,二手店店面的經營似乎是最大難關,包括 空間的租用、水、電、展示架的經營成本以及財會、公關等。我所到的二手店都是一些婆婆媽媽或退休人士在擔任義工,他們為人親切和善,對於物品的管理也很有 一套。二手店能夠讓這些退而不休的長者發揮所長,藉此傳承經驗給年輕的義工,並讓他們重新擁抱人與人之間的歸屬感。

不過,我對於二手店倒有些創意的發想,像是可 以多提供一些攝影作品或名畫的複製品等給消費者租用,不定時地為住家或餐廳更換不同的畫作或藝品,營造出新鮮的空間感,相信還能為文化工作者創造一些工作 機會。

話說回來,因為想要學著編織而發現逛二手店的 樂趣,不但買到好些便宜的毛線,也在旅行中略盡棉薄的公益之行。除此之外,幾個星期下來完成了6頂帽子、3雙襪子和3條圍巾,分贈好友全家大小之外,也送 給我在旅行中認識的朋友,算是很好的交友禮物。所以呢,哪一天技藝純熟還可以到市場裡去擺攤子、賺旅費也說不定。這又驗證了一句頗為受用的名言:「人生的 經驗,總有一天會用得上的!」

Top

 



 
  書齋: 《靠鯨生活的人》之2:維特卡

作者:琳達.霍根( Hogan Linda);譯者:刁筱華

水不是宜於人居的地方,但維特卡這位捕鯨人有 勇氣。他從孩提時代就練習屏息,以為捕鯨人角色作準備。只為這個角色。他生來就是要當捕鯨人,而他的父母為此很不高興。他一進入水中,穿著由海草編織的衣 服的他們就在岸邊站著,等他浮起。但是他們無法改變他的命運。他生來就註定要從事捕鯨,而他們也知道這點。他穿著與眾不同的白色衣服,好讓別人知道、記得 他是誰、做什麼的。這樣別人才會善待他。他學習歌曲和祈禱文。至五歲左右,他已經夢見過水中山與谷的地圖、岩石與大型褐藻林的風景,以及海流的語言。他對 這類事物有好感。他全都見過。在夜晚他夢見這類事物逐日改變的情形。它們是美麗的夢,且他喜愛海洋世界。「你應該看看一圈圈光亮的魚。」他如此告訴他的母 親。

「哎呀!」她總是這樣回答,折疊她的繡花手 帕,擦拭眼睛。

後來,長成以後,他造訪他所夢見的世界。他到 那兒旅行。各人看他的角度不同,但通常他們從心眼中看到的他,是潛入水中的老捕鯨人,白髮在水流中飛揚,老邁黧黑的臉龐因為鹽水而更添皺紋,這人是個醫學 怪人,一個奇人,一個好幻想的人,一位獵人及雕刻師,也是一位能治療風濕病和暈眩的醫師。

他對海洋的認識是那樣深廣,以致連科學家都來 向他請教。科學家和人類學家然後將獲得的答案寫成論文。醫生遠道從俄羅斯前來研究他何以能長時屏息待在水中。「他很像那些在印度做瑜伽的人。」一位醫生如 是說,一邊思考這樣的發現對自己的研究有何幫助。

維特卡曾與一隻章魚共處過一段時間。那是隻大 章魚,完全伸展開可看見15隻腳,維特卡常撫愛觸手。當然,說有十五隻腳可能是誇張了。誰知道?有本事摸索入小地方的章魚探索他的口袋並掏出數枚硬幣。牠 然後將他手上的婚戒扳開。

他們因此知道章魚喜歡什麼。維特卡把章魚喜歡 什麼都告訴他們,大笑,笑時顯出少了一顆牙。他舉起左手給人看,沒有戒指。「連一個觸手印都不曾留下!」他說。

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女人會對鯨唱歌的時代發生 的。維特卡的妻子也是神的選民。所以他們才會湊在一起。她是對鯨唱歌者之一。至於當時的捕鯨,除了對鯨唱歌的女人外,再也沒有什麼比維特卡對海的認識更正 經的了。當他走進冰冷的深海,或小心翼翼地從獨木舟跨出,就是他熱心展開獵鯨之旅的時候。當維特卡走進海洋,地上的每個人、每件事都是靜止的。城鎮停止生 活。沒有人工作。沒有人買或賣。沒有人笑或親吻。那是不成文的規則。他們只是等,女人則在海邊膽怯地唱歌。他們莊重而談話輕柔,他們視此為為他們犧牲者的 偉大作為。他們什麼也不做只是想著在海中的他,以及將游來的鯨魚。為他們游來。靠海生活的人。以鯨為生的人。

他進入海的時候,他的妻子憑著精神法則進入地 下。即使後來成了佝僂的老太婆,掘洞仍是她親力親為的工作。以一個小鏟子,以她自己細瘦而起皺的手。她總是這麼工作。她掘如熊穴般的洞,深陷在樹的巨根 裡。她用獸皮包裹自身,她待在地下,眼睛閉著,腦中浮現丈夫在水中所見的情景。她在地下;他在水中。有可能,她替他呼吸。人們想知道他的妻子是否真的那樣 愛他,因為人們知道在冷海與在黑暗中的處境是相仿的。

以全部的理智與感情,祖父維特卡告訴瑪麗(她 的天主教名字):「我的手又腫又冷,」並談及他剛通過的一船隊浮游生物。他說:「就像暴風雪一樣,」他這麼說時她也看見那場暴風雪,儘管她相隔遙遠。她請 求海可憐這個她在小時候(當時他爬樹、笑、練習屏息、獵得第一隻海豹)就認識的老男人。「噍,」他邊說邊把第一件禮物遞給他,微笑,缺了一顆牙。「這是給 你的。總有一天我要娶你。」

她微笑。「只是一隻海豹?我可比那值錢多 了。」她笑著離去,還回過頭來看他一兩眼。

瑪麗對鯨魚唱:「我們不害怕邪惡,因為有你同 在。」給牠們足夠的愛,牠們之一便會聽見,游向她的族人。瑪麗身上帶著杉木的氣味,頭髮捲曲得像剛出生的嬰兒,但是她的頭髮現在是灰白的,她的臉瘦骨嶙 峋,她虛弱而僵硬。然後,當他看見一隻鯨,兩人便一起懇求地說:「看看我們受苦的模樣。請可憐我們。我們是渺小的部族。我們挨餓。」

據說,鯨魚對瑪麗最是凝神傾聽,因為誰能忽視 她懇求、如歌唱般、優美的聲音?

有一回,維特卡進入海中,卻沒按時回家。更糟 的是,一場暴風雨來襲。他們都擔心,這一次,以他的年紀,他的心臟會衰竭,他無法回到他們所居住的空中世界。他的媳婦,湯瑪斯的母親,比個孩子大不了多 少。她不知道婆婆把自己埋在樹的哪裡。出於悲傷,她以拳頭猛打海灘上的灰沙。她也是如此細瘦的一個女孩。她穿著睡衣,站在黑岩旁,望向黑暗的海水,徒勞地 望著。她與維特卡的一位女友握手,她們一起哭,相互擁抱,為逝去的老人悲嘆。

然後,所有人都放棄了,有些人轉身回家,這 時,有人叫著說:「噍!」只見維特卡從黑暗的海中洞穴出來、離開綠色波浪到沙灘上,還一邊咳嗽。他浮起時,水從他的頭和臉滾落,他喘了口大氣。他慢條斯理 地站起來,老邁的身軀消瘦而起皺,走出海洋時海草還附在身上,看來十分狼狽。黏在海草上的一隻魚從他的髮間掉落,滾回海中。他好似枯枝在走路,冷得發僵, 臉近於藍色。他直接走向媳婦,然後說:「媳婦啊,你敲地如此用力,是要把鯨魚嚇跑嗎?我老遠就聽見了。」她羞愧地跑開,他則大笑。大家都等他給個說法。這 回他眼中帶笑說:「是的,明天。明天我們就能帶鯨魚回家了。」這時他高興地看著綠地和陽光,他的妻子走──不,漂浮──向他,她的手、衣服和頭髮上黏滿了 泥土和樹枝。

《未完待續》

【書的小檔案】

書名:靠鯨生活的人People of the Whale
作者:琳達.霍根 Hogan, Linda
譯者:刁筱華
出版: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7/01
定價:280元

本文 轉載書林出版之《靠鯨生活的人》一書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上海世 博印象:水火木金土的崩解意象
作者:葉人豪

世博會這次在中國上海舉行,除了造成中國人爭先恐後的想要一親風采之外,也結合了許 多現在被視為是重點的「環保」題材在裡面。在主題館的展示中,主要分為城市人館、城市足跡館、城市地球館、城市生命館、以及城市未來館,由於時間有限,我 只去了城市地球館。

在城市地球館中,主要將地球的角色凸顯出來,介紹許多地球上正面臨的重要議題。首先 就介紹了了人口爆炸的問題,利用許多國際間大城市十年之間人口的變化,告訴我們在人口急遽上升的今天,資源的保存就更顯得重要。

整個展館結合了中國的五行特性,以水、火、金、木、土的區別來強調地球所面臨的挑 戰。其中「水」的問題首先被放在第一個介紹,可見中國水資源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在展場中,水污染被分成了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染、以及洋流污染, 利用不同種類的污染區隔,讓民眾可以從看到的污染物中了解,原來生活中許多的廢棄物,其實就是水污染的元凶。

另外在「火」的方面也提到,近百年來我們將地球中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迅速的開 採,消耗的速度及數量已經超過過去1000年來的總和,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我們還能預約下一個新能源嗎?

與能源消耗的相近的是「金」,也就是礦產的開採,不管是金屬或是礦石,由於這些資源 是有限的,所以它的價值也更加珍貴,也就造成了更多瘋狂的追尋。在中國的這幾天,我們在離城市較遠的鄉村地方,看到的許多景色,是一片片光禿的山脈、是被 垂直削掉一半的山脈,我想這就是城市開發、蓋高樓所用的砂石吧!

而「木」呢?在這個展區沒有看到木材與森林的介紹或污染,而是一棟棟發光的高樓大 廈,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正處於一個正在消失的大自然當中,每一個城市的建立、擴張,代表著每一個自然、每一座森林的消失。未來,或許自然只會存在於 相片當中,或許我們所謂的「自然」,就是沒有自然的城市。

因此,我們要何去何從?這就是接下來要提到的「土」的問題。廢棄物,我們俗稱的垃 圾,已經要淹沒我們的生活。千萬年來,地球是可以吸收消化人類所製造的垃圾的,但是近150年來,我們發現許多垃圾是地球沒有辦法吸收的,包含了塑膠製 品、放射性物質、以及電子廢棄物等等,這些垃圾增加速度已經超過了地球可以負荷的程度了,而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不傷害環境的解決方式。

隨著全球暖化的議題正在不斷升高,現今台灣看到的氣候現象,已經不是我們熟悉的氣 候,一年四季只剩下兩季的感覺,八八風災、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災害更是前所未有,今年更創下了年近9月卻還沒有一個颱風過境的紀錄,我們應該高興嗎?還是在 為未來擔心著?這次的世博會,希望大家在注視美麗的國家館外表之外,更能了解主題館想傳遞的精神。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