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6.1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2010「清淨海洋寶貝家園」第一梯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破報
台灣立報
苦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珊瑚礁學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國光石化 與全民搶水、低估健康風險


大肚攔河堰示意圖

【相關連結】
國光健康風險報告 「Garbage in, Garbage out!」

國光石化開發 中華白海豚生死一線間

國光石化首場專家會議:最大問題在選址錯誤
黑色版國光石化──林進春給社會的面具啟示
國光石化環評專家小組審查連日來馬加鞭,前天才剛舉行「白海豚專家會議」,昨連開兩場「健康風險」、「水資源」專家會議,全都還需要再補件審查,尚無結論。健康風險評估方面,國光石化認為開發後風險都屬「可接受」,雖然會加重雲林麥寮的健康風險,「但貢獻很低」,只要透過管理降低風險。但公衛學者皆有疑慮,認為國光石化明顯低估。

水資源方面,專家指出政府不應、也沒有義務以全民負擔方式開發水源給特定企業使用。昨天審的是國光石化的開發案, 卻由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報告中區用水。而且水利署報告完後,國光突然報告了一個在場所有人都沒有資料的水源開發案, 在大度堰供給用水前,國光要自行在濁水溪私設攔水壩取水,平均每日取水8.84萬噸,豐水期時最高15.5萬噸。精采內文

  海洋日專題:國外海龜多?!談印度海龜保育經驗

 

作者:馮加伶(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為什麼要保育海龜?

這是我在蘭嶼擔任海龜保育解說志工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海龜的天敵很多,從龜卵孵化的過程就開始危機重重,有些蛇(如:小頭蛇屬的赤背松柏根)會以特化的上頷齒劃破龜卵,再將頭伸入卵皮中吸食;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則是沙灘上的螃蟹、浣熊、蛇、大海中的魚及天空中盤旋的海鳥的食物。直到海龜長大,具有可以對抗洋流游泳能力之後,天敵就只剩下鯊魚了。

啊!還有人類,這才是海龜瀕臨絕種的主因。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為慶祝建國百年,行政院要求核四趕工運轉「共襄盛舉」,卻被媒體發現試運轉時發生安全問題:「一號機主控室被燒到全黑」。且意外資訊未在第一時間公佈,全民都被蒙在鼓裡,核安問題堪慮。

魚價上漲、漁量下降,我們的海洋怎麼了?科學家指出,2048年,恐怕會面臨無魚可食的困境。國內環保團體發起另類海洋守護行動,鼓勵民眾在挑選海鮮時,依循永續海鮮543原則,讓民眾了解在日常生活也能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海洋廣渺無際,似乎能容萬物,也因此順理成章地成了人類的垃圾場。從海岸到海中央,處處可見垃圾蹤跡。在新竹縣竹北、新豐交界海岸出現另類填海造地景觀,縣環保局估計這片綿延數十公尺的廢棄物,是20年來遭偷倒的累積。

除了垃圾威脅,海洋要面對的麻煩還有石油污染!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懸而未解,對生態造成極大衝擊。海面上,一隻又一隻的野生海鳥全身沾滿油汙,而海底下則是大量被油污包圍的海底生物,恐怕好幾十年都無法恢復原有生態

而針對氣候變遷,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首次專門的海洋學實地調查行動,將在6月15日出海前往北極,近距離觀察北極的變遷情勢如何影響海洋的化學與生態系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漫談環境與健康:真實赤壁──沙塵暴

 

作者:王智昱(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蘇軾眼中的「赤壁」,在千古風流人物-周瑜及孔明等人英雄人物的襯托下,出現一段波瀾壯闊的場景:「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初讀這段文字,除了驚嘆文人下筆的豐厚多姿之外,只覺得以人類的渺小,即使見識如此的場面,恐怕對整個地球而言,也僅只是小小的局部性事件罷了。

然而,拜近代人造衛星科技之賜,從太空中鳥瞰地球,才愕然發現,蘇軾眼中的赤壁場景,竟是在西非塞內加爾河岸邊,在中國北方的蒙古大沙漠,以這麼大規模的方式在進行!差別只在於,捲起的並非是千堆「雪」,而是數以億噸計的「沙塵」!不論是從西非洲不毛之地薩赫勒地帶發跡,或是從蒙古大戈壁捲土而來,從衛星雲圖上看,都只見一片塵沙滾滾在地表涌動,鋪天蓋地,猶如從地獄湧出的黑暗幽魂,完全看不到塵沙下的生靈萬物!精采內文

  論壇:社會責任是什麼?
安藤忠雄

 

一封給安藤忠雄先生的公開信
作者:孫德鴻(台灣建築師)

安藤先生你好,

身為後輩,本來我應該稱你為「尊敬的安藤先生」,你也應該非常習慣類似的敬語,然而我有點猶豫,因為你現在對台灣做的事,讓我不知道該不該這樣這稱呼你,所以先容我保留對你的尊敬,假如安藤先生願意耐心看完本信的話,相信你會諒解。

這幾年在台灣媒體上,常常看到安藤先生要來設計建築物的消息,包含美術館、殯葬設施等,雖然到目前為止並未完成,但是想必會跟你往常的作品一樣精采,讓我非常期待。只不過近日看到新聞,得知你要在澳底那片農地上設計一幢「大地教堂」,讓我突然一陣天旋地轉、心煩欲嘔,心情平復之後得出一個結論,關於澳底開發案(Next Gene 21+)這件事情,安藤先生要不就是徹底被矇蔽,不然就是一個心口不一的人。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