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2003年生態月曆義賣活動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12-09 (全文版)

 
  本日主題: 世界人口到2050年將成長為92億
知性專題 [草山之旅]蝴蝶花廊生態之美(八) 大屯自然公園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世界人口到2050年將成長為92億
[環境政策]美國上訴法院凍結加州近海鑽油計畫
[環境政策]美國氣候變遷政策開放公眾討論
[其  他]非洲南部地區可見到日全蝕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12-09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2-09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2-03
專  欄 [專欄作家-賴青松]若問什麼是「有機」? (上)
活動訊息 [活動] [講座] [徵求]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捐款/財務]感謝 劉祥孚先生 12.06捐款$1,000元
下載 環境基本法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
「動物園家族電子報」開放訂閱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線上刷卡捐款

[草山之旅]蝴蝶花廊生態之美─大屯車道、清天宮、桶柑園、二子坪、大屯自然公園之旅 (八) --﹥

作者:陳世一

◎大屯自然公園

大屯自然公園  到達大屯自然公園後,從山邊的樹叢踏進草原,下方有個水池,池旁有木製的棧道。

  「妳覺得這公園有沒有比較『自然』?」邊走我邊問女兒。

  「草地的雜草比較多,這杜鵑花的葉子怎麼這麼小,花色也只有兩色,而且好像特別矮,種的樹也有一點奇怪,和陽明山公園很不相同。」女兒有點困惑。

鳳蝶吸食冇骨消的花蜜。  「或許我們可以用人工設施的多寡、外來植物還是原生植物和有否破壞原來的地形地貌這三個觀察點來作比較。

  「這裡沒有看到什麼亭子,人工設施中以石板路和木板路為主,椅子都是木頭的,比較自然,可是,植物呢?我們是不是要作一下植物的調查?」女兒說。

僅存於陽明山,稀有的台灣島槐。  「好啊!妳看草地上那些野草,呂宋短柄草、類地毯草、水芹菜、火炭母草、車前草、草山剪股穎、疏葉卷柏、雷公根、台灣天胡荽、茯苓菜、澤蘭、小薊、柳葉蒻、倒地蜈蚣、夏枯草、黃鵪菜、通泉草、毛茛等等,還有一些我不認識的,該算是蠻自然的,那些葉片小小的杜鵑是原生杜鵑,不知道是唐杜鵑還是中原氏、大屯杜鵑,我不清楚,會長那麼矮是因為牠們原來是岩生植物,若生於較無遮蔽的地方時,就會長得很矮。」

吸食冇骨消化蜜的樺斑蝶。  隨後,我們就將山坡草地上種的一些樹作了記錄,有櫻花、台灣島槐、楓香、尖葉槭、紅楠、桶柑、筆筒樹等,還有兩棵我不認識的樹,從葉形猜測可能是殼斗科的植物,靠近大屯遊客服務站時則有龍柏的栽植,旁邊附近的樹叢則還有狹瓣八仙、月桃、小花鼠刺、變葉新木薑子、墨點櫻桃、野桐、牛乳榕、冇骨消、腺萼懸勾子、美人蕉、柃木、胡頹子等等植物。

開黃花的山菊。  女兒說:「那些龍柏長在那邊,形狀和顏色都好像和這裡不太搭調,我猜,龍柏一定是外來種對不對?」

  「沒錯,除了龍柏、桶柑和美人蕉外,其它都是原生樹種,所以,從植被的角度來看,這裡倒是蠻自然的。龍柏是從日本移植過來的,種在那裡可能是用來擋房子的效果,可是,好像太顯眼了,有點突兀。」

原生的杜鵑花。  「這裡的水池沒有用水泥砌起來,也沒有睡蓮和錦鯉魚,水看起來髒髒的,只有水黽在水上表演輕功,是不是比較自然?」女兒問。

  「我們沒辦法到水中去作調查,根據專家的調查,水裡有黃鱔、大鱗副泥鰍等原生魚類,還有8種的兩棲類和36種的水棲昆蟲。聽說,以前有人將錦鯉、熱帶魚、牛蛙和巴西烏龜等在這裡放生,這些外來種都很容易引起這水池附近生態平衡的破壞,也是不自然的最大因素。」

大屯自然公園中的水池。  離開大屯自然公園時,看到一株正在開花的小花鼠刺,它那瓶刷子般的花序引起女兒很大的好奇,同時問我:「奇怪,杜鵑花長得也得漂亮,為什麼蝴蝶都對它們沒什麼興趣?冇骨消、澤蘭的花醜醜的,蝴蝶卻很喜歡,為什麼呢?」

  「我也不知道。妳問蝴蝶好了!」

  大自然中有太多的奧祕正等待著我們探索的足印呢!

[生活環境]世界人口到2050年將成長為92億 --﹥

  美國,紐約州,紐約,2002-12-03 (ENS)-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今天發表的「2002年世界人口狀況」指出,到2050年之時,全球人口將從目前的62.8億成長為92億。而在幾個生育力最高、人口成長也最快的最低度發展國家,估計未來50年內人口將成長為三倍,從現在的6億增加到18億。

[環境政策]美國上訴法院凍結加州近海鑽油計畫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加州,舊金山,2002-12-03 (ENS)- 美國聯邦政府打算重新恢復加州外海石油及天然氣鑽探的計畫,再度面臨法院反對。聯邦上訴法院三人法官小組裁定維持地區法院原判:延長加州中部外海36處尚未開發油田租約予以之舉已屬違法,這項裁決等於實質上凍結了聯邦政府重新恢復這些數十年舊租約的計畫。

[環境政策]美國氣候變遷政策開放公眾討論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12-03 (ENS)- 由美國「氣候變遷科學計畫」舉行的氣候變遷研究策略研討會今天在華府揭幕,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的1,100位專家將在此展開一連三天的討論,對該機構新提出的氣候變遷計畫草案提出建言。商務部部長伊凡斯(Donald Evans)稱這項草案「具有旺盛的企圖心」。

[其他]非洲南部地區可見到日全蝕 --﹥

記者 Singy Hanyona 報導

  納米比亞,溫吐克,2002-12-03 (ENS)- 明天早晨將有日全蝕發生,納米比亞東北部的民眾有眼福了,這是非洲南部地區18個月來第二次得以看到日全蝕的奇景。日全蝕是指,當太陽、月亮與地球在同一直線上時,月亮將太陽完全遮蓋的景象。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12-09 --﹥

  • [生活環境]國科會報告:台灣走向「不永續」境地。國科會5日公布「永續台灣的願景與策略白皮書」指出,「賺得全世界,卻失去台灣」、「窮到只剩下有錢」是過去台灣經驗的寫照,台灣已逐漸走向「不永續」境地。白皮書中提及,我國地層下陷面積已達865平方公里,部分河川污染比例達90%,依目前狀況推估,8年後台灣未妥善處理的垃圾將超過4億噸,相當於每平方公里必須容納1.1萬噸垃圾。專家建議應總量管制開發行為及汙染排放,並適當調高水電價格。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家用清潔劑41%含NPEO 污染河川。第二屆環境荷爾蒙及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6日在台北召開,學者指出,市售清潔劑所含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壬基苯酚聚乙氧基醇類」(簡稱NPEO),若排放到河川,除污染水質外,也會累積成有害「環境荷爾蒙」,建議政府應即推動逐年減量使用NPEO,直到價格合理的替代品問世為止,並同時在清潔劑包裝上清楚標示,讓消費者有所選擇。 (台北 民生報)

  • [能源議題]李遠哲呼籲制定節約能源法。行政院第23次科技顧問會議6日閉幕,會中針對能源政策提出警告,若台灣無法有效節約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總能源需求像過去20年每年以6.2%的成長速度增加,至2020年時,能源供應必須增加三倍才能滿足。李遠哲也表示,利用較少能源提高電力輸出的技術已研發有成,政府有必要訂定「節約能源法」,鼓勵業界、民間使用節能設備。 (台北 民生報)

  • [環境政策]盜砂判刑不准易科罰金。針對彰化沿海盜採陸砂氾濫,彰化地檢署等單位在檢警聯繫會議中決議,日後對「得易科罰金的六個月以下徒刑」嫌犯,不予易科罰金,同時將建請法務修法加重破壞國土行為刑責。 (彰化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計畫開徵水污費。繼空污費、土污費後,環保署準備課徵水污染防治費,較可能的起徵日期為在93年3月徵收92年下半年水污費,預估年收12至16億元。依工業局分析,約有石油化學等五千家工廠受衝擊。 (台北 工商時報)

  • [生態保育]麝香鼠撲殺令 引發飼主反彈。經濟價值極高的麝香鼠,被農委會認為可能危害台灣的生態,計畫進行全面撲殺,飼養業者不滿表示,主管機關先鼓勵、後禁養,讓飼主投入超過2千萬血本無歸,揚言若未有明確交代,將不惜把10萬隻麝香鼠全部野放。 (新竹 民視新聞)

  • [生態保育]菊池氏細鯽魚 30尾繁衍萬餘尾。慈濟大學講師張永州長期在東部進行河川生態調查,發現原生台灣東部的「菊池氏細鯽魚」已瀕臨絕種危機,遂委託基隆海事職校復育,校方半年來已從30尾繁衍至一萬餘尾,6日全數野放至壽豐鄉水璉溪中。 (花蓮 自由時報)

  • [土地及水文]花蓮海岸侵蝕嚴重 港務局將設法減緩國土流失。花蓮北濱海岸長期遭湧浪侵蝕,導致海岸線嚴重後退,縣議會正副議長7日至花蓮港務局拜會,要求港務局爭取經費興建沿岸凸堤,減緩國土流失的速度,局長蕭丁訓承諾將專案評估,如確定可行,將納入93年度經費執行。 (花蓮 中央社)

  • [土地及水文]檳榔產業衝擊台灣 學者主張減種。台大經濟系教授劉錦添表示,檳榔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對社會、國土、乃至經濟的「永續發展」,正面助益有限,政府應積極進行調整,減少種植、食用,逐步調整此一產業,減少其對社會、環境的負面衝擊。 (台北 民生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2-09 --﹥

  • [全球變遷]青藏高原凍土急劇退化影響生態環境。據國家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發現,青藏高原由於氣候轉暖及人類經濟活動急劇增加,高原凍土出現區域性退化,多年凍土層已減薄5-7公尺,多年凍土下界升高50-150公尺,總面積減少約10%,影響高原生態環境。凍土退化促使野生動物活動增多,加上過度放牧和工程建設,導致寒區植被賴以生存的水分補給源嚴重減少,地表植被不斷死亡,優良草場正逐漸消失當中。 (北京 新華社)

  • [土地及水文]新疆水資源增加140個天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表示,去年全區水徑流量比45年來的平均水資源量增加230億立方米,新增加的水量相當於140個天池的水量。氣象資料表明,從1996年以來新疆遇到了難得的豐水期,山區降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是新疆水資源增加的原因。 (烏魯木齊 新華社)

  • [土地及水文]長江中游明年可能首次出現汛期枯水。三峽工程將於明年6月1日開始蓄水,大壩下泄流量將陡降至每秒3,410立方公尺﹐僅相當於一般年份的最小流量;專家預測,屆時處於汛期的長江中游水道將有史以來首次面臨枯水期,長江航運將嚴重受影響。 (北京 中新社)

  • [生態保育]海南黑冠長臂猿發展到24隻 50年後可達到70隻左右。全球唯一的以黑冠長臂猿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表示,海南黑冠長臂猿目前已發展到24隻。在2000年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確定的全球25種最瀕危靈長類動物名單中,該物種排名第六。為喚起民眾意識,國家郵政局7日特別發行1套4枚「長臂猿」郵票。 (海口 新華社)

  • [生態保育]麻雀在湖南受重點保護。麻雀首次列入今年新修訂的《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違法捕殺者將受嚴厲處罰。專家指出,儘管麻雀有損害作物的一面,但吃的主要是害蟲、漿果,還能起到傳播花粉的作用。近年來中國麻雀數量銳減,已影響生態平衡。 (長沙 新華社)

  • [環境政策]中國五年在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方面投入5800億元。第11屆東北亞環境合作會議5日電在海南博鰲開幕,國家環保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之佳表示,在1998年2002間,中國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的投入共達5800億元人民幣。 (博鰲 中新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2-03 --﹥

  • [環境政策]濕地保育法案再度獲總統簽署生效

  • [環境政策]雪車禁令延後實施 環保團體提告訴

  • [生物科技]科學家成功破解一種常見細菌的基因序列

  • [能源議題]內華達州對法院表示:育加山地質環境未達安全標準

  • [生態保育]水壩運轉調整案恐將危及鮭魚生存

  • [生態保育]瀕危吼鶴(whooping crane)在佛羅里達州繁衍出新族群

  • [生態保育]羅德島保留區有條件開放伐木 可能有益於生態

  • [生態保育]科學家發現:棕色隱遁蜘蛛(brown recluse spider)多與人類和平共處 卻常遭誤解而被撲殺

[專欄作家]若問什麼是「有機」? (上) --﹥

作者:賴青松

什麼是有機?

  「什麼是有機?」相信大多數的朋友,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問題時,少不了都要在心裡畫個大問號!在學校裡修過化學的人,可能會立刻聯想起「有機化學」或「有機質」這些專業名詞,至於學文科的朋友,或許會想起那些報章上經常出現的官方說法-「建立政府機關與民間的『有機』性互動」,如果您把這個問題,拿回去問庄腳老家的阿媽,她或許會說;「乖孫仔!是安怎愛『有雞』,甘未當『有鴨』?」

  然而「有機」究竟是什麼?或者說得更明白些,什麼是「有機農業」?什麼又是「有機栽培」?近幾年來在台灣至為風行的「有機食品」、「有機商店」熱潮,葫蘆裡賣的又是什麼藥?談到這些,自己少不了又得扮起白髮蒼蒼深宮女,話說上個世紀人類曾經做過的一些糊塗事。

話說從頭

  假想現在我們搭上小叮噹的時光機,回到一百年前的台灣,當時的台灣還沒有嘉南大圳,也沒有日月潭水庫,廣大的嘉南平原並不像今天那般,是稻穗低垂、黃金波浪擺盪的大穀倉,而是荒煙蔓草,在夏季偶遇季節性的雨水降臨,才能勉強收些甘藷雜糧的看天田。

  當時的台灣也沒有如今這般便利的南北縱貫公路與鐵路,劉銘傳新政所留下唯一的一條鐵路,也不過從基隆通車到新竹,從新竹以南到屏東。每逢夏季颱風來襲,人車交通全數中斷,整個台灣頓時被分割為大大小小的洪流中的孤島。即便如此,當時的台灣還是世人眼中物產豐饒的寶島,因為絕大多數的山區,仍為實行焚墾漁獵的原住民所據。

  這種歷二、三十年一個循環的墾殖方式,古來即為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所採用,甚至在戰後的日本都還見得到它的蹤跡。這種方式將人類的農耕活動,限制在土壤地力再生的範圍內,在林地休養生息的這段期間,同時也成為野生動植物棲息的樂園。

  因此,台灣才能夠成為當時全世界出口梅花鹿皮與樟腦原料的最大國。而且儘管移民年年渡海湧入,墾戶們所承受的稅賦也數倍於中國內地,但是卻鮮少發生糧荒或飢饉的悲劇。

資本主義市場的影響

  然而隨著日本殖民資本深入台灣,為將台灣納入日本資本主義市場的一環,如何打破原有拓墾留下的大租小租制度,土地所有權交錯重疊的現況,建立現代人所熟悉的土地私有權觀念,以利於日方資本的進入剝削,並且將原本自給自足型的混作農業,改造為大規模單一的經濟作物,成為殖民統治者的首要目的。

  於是乎,大規模的水利灌溉建設,成了初期幾任台灣總督的重要工作。而為了取得農田用水,農民們也被迫遵從統治者的農業生產計畫,這使得稻米與甘蔗成為台灣最大宗的農產品,只不過增產部份的利益,卻源源不斷地流入日本資本家的口袋裡。而且歷經兩三百年移民開墾的土地,如何經得起如此年復一年的失血輸出,所以氮素肥料成為那個年代,農業台灣的政策下,最大宗的進口物資。

印度的例子

  同樣的戲碼也在大英帝國統治下的印度上演。18世紀中葉以來,英國為了扶植本國的紡織工業,不僅大力打壓織工細、質感高級的印度手工棉織業,而且還強力控制當地豐富的棉原料。在美國南北戰爭年間,因美國棉花的來源斷絕,英國商人為因應外銷市場需要,更加緊控制印度棉的流通。結果在盛產棉花的印度,當地人卻落得只能纏破棉布的下場。

  進入20世紀中葉,印度獨立之後,西方諸國為避免當地農民因生活困頓,最終走上共產主義的道路,遂透過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投入稻麥等新種子的開發。誰知這些需要大量灌溉與肥料的種子,表面上眼前的收穫量雖然增加,卻破壞了印度農民數千年建立起來的永續農業體系,讓許多歷經千百年本土風水馴化的種子,成了無土的失根草,強勢基因而逐漸流逝。

一生難以擺脫的負債

  更糟的是經過一、二十年之後,單一大面積栽種的「高產量」品種,卻引發了難以處理的病蟲害,農民們必須花更高的價錢,去購買外國種苗公司的新種。而為了栽培這些新的外來品種,所需大批肥料與用水的投資,就此轉變為在地小農戶們肩上一生難以擺脫的負債。

  南半球的紐西蘭也一樣,在19世紀中葉,第一艘移民船抵達之後,原本有如婆娑大洋上閃亮珍珠的島嶼,在外來移民的無知開墾之下,在短短百年之間,從蓊鬱茂林變成牛羊遍地,一望無盡的寂寞草原,原有的豐富生態也一逝不返。二十世紀初的美國開墾史亦然,奧克拉荷馬州的黃塵地帶,便是這種西方義和團式開墾的偉大成果。

[活動]200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路 --﹥

  時 間:12月11日(三) 下午4:20
  地 點:台北總統戲院
  導 演:王嵩山/李道明
  索 票:誠品書店
  承 辦:中華民國影像運動電影協會

  阿里山是台灣最著名的風景區。但一般人對居住在阿里山的鄒族原著民,恐怕所知無幾。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開始,阿里山鄒族的文化與生活即受到外來國家體制、宗教與現代化的影響,產生質變。一百年後,今天的鄒族文化面臨的是觀光化、現代化與傳承固有文化之間的矛盾與調和。這部影片自1993年開始拍攝,至2002年1月才定稿完成,歷時近十年。這十年間,片中出現的一些族人先後凋零,希望影片留下他們的影音,能讓我們加深對他們的懷念與記憶。 

[講座]洪雅書店講座-阿里森林的鐵道傳奇-以嘉義市平地段為主軸探討 --﹥

  時 間:12月11日(三) 晚上7:30
  地 點:洪雅書房 (嘉義市西榮街84號)
  主 講:許乃懿 (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會長)
  聯 絡:余國信 05-2280475
      Email: hoanya@ms41.hinet.net

  許乃懿醫師同時也身兼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監事,長期關心雲嘉地區台糖五分車及阿里山森林鐵道的情況與未來。而當文建會及地方政府疾呼爭取將阿里山森林鐵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列之際,不知我們對阿里山鐵道的了解與認同如何?而且,阿里山鐵道的平地段-嘉義市是長期來一直被漠視的一段,特此許醫師除要介紹阿里山整條森林鐵道外,也將特別介紹平地段的特色與發展潛力。(幻燈片欣賞!有參考書籍)

[徵求]加拿大網上環境資訊導覽網頁試閱意見 --﹥

  主 辦:美化環境基金會
  聯 絡:姜樂義執行長 02-23621823
      Email: yeric@yuntech.edu.tw

  ”加拿大網上環境資訊導覽”是本會受環保署委託,針對加拿大的環境發展資訊做作有系統的整理,建置有加拿大環境資訊的分析及資源的目錄,分析加拿大環境法令及政策動態走向,以及環境技術及環保產業動態趨勢,並蒐集加拿大在環境前瞻環境技術的相關資源,以中文化專業介面導覽連結,並提出可提供我國可行策略建議,將可作為我國環保發展及國際關係的運用資源,透過網際網路(Internet)科技提供國內各界參考。

  網頁環境資訊範圍包括:永續發展、 環境科技、 氣候變遷、 環境法令、 環境政策、 環保產業、 現況趨勢等。 

  為確認網頁之實用性與使用者之參考需求,特請大家先行試讀,並將改善建議回報給我們,俾在最後完成前可再加修正,任何建議請E-mail至 yeric@yuntech.edu.twbtf3588@ms7.hinet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輻射屋十年紀事 --﹥

  播出日期:12月09日(一) 晚上10:00-11:00 首播
       12月10日(二) 上午10:00-11:00 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輻射屋十年紀事

  在全世界有三場輻射污染造成的災難,所殃及的人數超過萬人,一是日本長崎廣島的原爆、二是蘇聯的車諾堡事件、第三個就是台灣的輻射屋污染事件。日本的原爆、蘇聯的車諾堡,似乎都已成了過去式,但是輻射屋在台灣卻仍然是個進行式。

  十年走來,輻射屋事件並沒有過去,只是被淡忘。因為當初少數官員的刻意隱瞞,致使輻射屋延宕了七年的時間才曝光,我們的社會也因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除了公部門至少付出的十億經費外,還有多少人賠上了財產、健康、家庭,並且持續在付出代價?

【看守台灣】樹木之死(上):松材線蟲萎凋病

  三義火炎山,位在台灣中西部,大安溪下游北側。從民國75年六月底開始,依照文化資產保護法被劃為自然保留區,區內光禿挺拔的自然崩塌地形和台灣最大片的馬尾松天然林是兩個主要被保護的對象。

  11月中旬,台灣生態研究所陳玉峰教授提出三義火炎山地區馬尾松的調查報告,指出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內,有95﹪以上的馬尾松枯死的情況。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保護區內的馬尾松大量枯死?是旱災?是921地震?還是致命的松材線蟲...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